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浙江日报报史馆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9-05-10 17:09:32


5月7日上午,正值《浙江日报》创刊70周年到来之际,“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为主题的浙江日报报史馆正式开馆。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元勇 张迪 摄

430平方米的空间,70年波澜壮阔的岁月。

在浙江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浙江日报报史馆落成开馆。

走进这方天地,一篇篇激扬文字, 凝聚着“70年”的历史;一张张老照片,定格着熟悉的面孔、激动人心的时刻;指尖划过屏幕时跃出的一段段动人影像、一串串网络链接,让人思绪万千……

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浙江日报报史馆入口处的这行大字,镌刻着浙报人永不磨灭的情怀与追求。浙江日报70年的历史不仅是一部丰富而生动的新闻史,更成为一部与浙江人民同甘苦、齐进取的社会史,一部与党同行、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当代史。

70年风起云涌

始终与党和人民同行


初创时期的浙江日报社,就在杭州众安桥附近的这栋大楼里办公(资料照片)。


1949年5月9日,神州巨变即将来临的春天,充满希望和生机。杭州众安桥的一幢小楼内,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创刊,一张与党和人民同行的崭新报纸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承载了几代领导人的关怀。浙江日报在记录他们足迹的同时,也将他们的关怀和教诲化为办报动力。走进报史馆,一幅幅图片影像、一件件历史资料,让人时时重温起记忆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片段——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表扬《浙江日报》的新闻和评论,还亲自修改《浙江日报》评论。邓小平同志20世纪90年代在浙江留下的生动影像,不少是由浙江日报记者拍摄的。江泽民同志称赞浙江日报政治上把握得好,版面也很活跃,还为浙报题词。胡锦涛同志多次来浙江考察,浙江日报记录了他的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日报长期给予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两次亲临浙江日报视察,看望一线新闻工作者。他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中亲自撰写评论232篇,形成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多次对《浙江日报》报道给予批示,为浙江日报更好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指明方向。

历任省委主要领导始终亲切注视、殷切鼓励浙江日报,具体指导浙江日报的成长,关怀浙报报人。一件件图片和资料展陈,让人深感浙江日报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省委的心血。

七十载春秋,浙江日报经历了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巨大转变,完成了从一张报纸到一个集团的巨大跨越,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新时代一流传媒集团。在报史馆驻足端详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报社仅有的一台32寸轮转印刷机,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块排字铅板,G20杭州峰会上浙报记者装备的全媒体“采访包”……这些展陈实物都是浙江日报发展历程上的鲜活印记。

新闻生产方式和媒体形态与时俱进,与党和人民同行的党报初心始终不变。漫步报史馆,点滴史料旧痕都拨动人的心弦,风云往事历历浮现眼前。在那张布满历史痕迹的办公桌前,多少浙报前辈在灯下思索制作标题、导语,提笔改正细微的标点差错。那把修长的银白色张小泉剪刀,裁下的一个个版面,付梓后风行田头厂矿、高山海岛,传播党的声音。报社的第一台电脑,屏幕上曾闪动着如此令人新奇的图案,帮助浙报人把最准确的信息、最精美的版面送到读者手中……

70年,之江大地风起云涌,浙江日报从未缺席。70年,浙江人民改天换地,浙报记者都在现场。

牢记神圣使命 

始终围绕中心服务人民


浙江日报报史馆,是浙报人的档案馆,也是浙江人的时光机。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徐彦 摄


报史馆的一块展板上,两张时隔15年的《浙江日报》遥相呼应。2003年7月12日,《浙江日报》头版通栏报道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消息,首次提出“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自那时起,《浙江日报》围绕“八八战略”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报道宣传,使这一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不断深入人心。2018年,“八八战略”实施十五周年之际,《浙江日报》连续推出重量级报道,集中展现我省践行“八八战略”15年的丰硕成果,以此推进“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

70年风雨兼程,浙江日报始终牢记和忠实履行省委机关报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办党和人民信赖、喜欢的报纸,奏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音。

眼前是1950年《浙江日报》的一个版面,由时任社长陈冰亲自撰写的文章《通讯员对于报纸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十分醒目。同时期的一张历史图片,记录下杭州华丰造纸厂读报小组的活动场景。创刊之初,浙江日报就形成了“全党办报,贴近群众”的办报风格,把自己锻造成“密切联系全省人民群众的最好的工具”。

当家作主的浙江人民,以火热的激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浙江日报》以同样的激情讲述这些可歌可泣的浙江故事。细读展板上泛黄的老报纸,爱国情与自豪感回荡在字里行间。1950年9月16日《浙江日报》第五版《领导全村翻身增产》,让读者感受到浙江省首届农业劳动模范陈双田炽热的情怀。1958年5月13日,《浙江日报》一版刊登《衢州化工厂破土兴建》的消息,这一天成为“衢化”建厂纪念日。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日报又推出“必要的一课”社会主义教育专栏,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专栏共出版200期,约100万字,还应读者要求,编印成单行本,发行达46万册。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浙江日报吹响改革开放前沿号角。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展陈中,便是层出不穷的名篇佳作。《钱江浪花》里飞出灿烂的奋斗之歌,《关注“长三角”》率先响起“主动接轨、联动发展、互惠共赢”的声音,并在更深远的空间释放着冲击波。浙江日报满怀激情地把一个经济强省的成长故事讲给中国听,讲给世界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进入21世纪,浙江日报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写出一系列领风气之先、产生重大影响的报道。当下,浙江日报围绕省委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基层创新到作风建设,从舆论引导到理论总结,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浙江日报都大胆创新,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一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


参观者拍下史料。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元勇 摄


立足潮头发声 

始终激励前行力量

立足潮头浪尖,发出时代先声。70年来,浙江日报用激情和胆识激励每个人前行的力量,发现和报道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产生了一批影响广泛、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佳作。

70载峥嵘岁月,一个个鲜活形象,一个个奋斗故事,一片片新的天地,在浙江日报的报道中熠熠生辉。浙江的辉煌,祖国的辉煌,历史的辉煌,又何尝不是经历者、记录者、报道者和阅读者的荣光!浙江日报报史馆展陈的经典篇章,因此拥有了穿越岁月风尘的能量,至今仍闪现金子般的色泽。

1956年1月17日,浙江日报率先发表《可喜的演出——昆曲“十五贯”观后》一文,提出昆曲“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是我们文化生活中一件令人兴奋的喜事。浙江省昆苏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毛泽东指出:《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周恩来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企业改革的帷幕。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在第2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介绍步鑫生事迹的长篇通讯《企业家的歌》,并在一版作了当时罕见的提示性“导读”。在浙江日报的推动下,全省工业企业开展了学习步鑫生创新精神的活动。1984年2月9日,省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进行讨论,充分肯定了海盐衬衫总厂步鑫生推行改革的做法。“步鑫生旋风”,在全国吹开城市经济改革之门。

弘扬正气、揭露问题、积极引导舆论,发挥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是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题中之义。20世纪90年代初由浙江日报发起的“大堵车!怎么看?行路难!怎么办?”全民大讨论,直接促进了全省交通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为日后浙江日新月异的交通建设打开了一扇观念之门。2009年,钱江晚报记者率先揭露了西湖“会所风”越刮越猛的现象。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西湖会所问题作出批示,杭州市委、市政府依法予以整顿。西湖会所整治成为党的十八大后全国狠抓作风建设的典型案例,浙江日报充分加以报道。


浙报记者用过的照相机。


70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聚,更在这里传承。浙江日报报史馆,不仅仅是浙报人的档案馆和时光机,更是一个面向未来、践行“四力”的教育基地。让我们始终坚持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和担当,让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力量不断伴你前行!

馆内的实物陈列中,有早期排版用的铅字盒、铅字、排版尺,报社的第一台电脑、网站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等……生产工具见证了新闻事业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更新换代和发展轨迹。透过展板和展品,我们能感受到新闻事业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记录、互动、推动作用,也能对《浙江日报》坚持全党办报、始终贴近群众的新闻思想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是一座荣誉馆,记录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历届省委领导对《浙江日报》的关怀、鼓励和期待,镌刻着代代浙报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党的新闻事业的华丽篇章;这是一台时光机,展示在馆内的数百件优秀新闻代表作品和历史老照片,清晰还原了诞生于炮火中的《浙江日报》从一张报纸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一流省级党报集团的历程;这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教育基地,激励每一位走进这里的浙报新人践行“四力”,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滋养民众情怀。

报史馆承载着老报人的光荣与梦想,也是打造新时代一流传媒集团的接力点。浙报人将始终牢记嘱托,履行使命,以改革促融合,以融合拓阵地,牢牢占据着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浙江新闻+】

430平方米 浓缩浙江70年

物换星移,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是谁,见证了浙江新闻事业的七十年;是谁,记录和推动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十年;又是谁,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奉献,书写了浙江日报的光辉七十年?

走进眼前这座浙江日报报史馆,你会找到答案。

这一件件藏品,一篇篇新闻作品,一帧帧历史老照片,一位位老报人的影像资料,清晰还原了诞生于炮火中的“浙江日报”,是怎样从老百姓心目中的“报馆”,发展壮大成为省级党报集团的历史征程。

青史不容成灰,丹心印鉴古今。曾记否,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历届省委领导对《浙江日报》的关怀、鼓励和期待;曾记否,镌刻着代代浙报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党的新闻事业的华丽篇章;曾记否,老报人的光荣与梦想,新时代的嘱托和使命……这是一座荣誉馆,是一段时光隧道,更是一个体现新闻人继往开来、奋力前行的教育基地,激励每一位走进这里的浙报新人把握时代脉搏、增进民生福祉、滋养民众情怀。

从办好读报小组成员手中的新闻纸,到党报党刊党端网站都市报专业报杂志多元发展;从《浙江日报》一枝独秀,到坚持移动优先,构建“一核多平台多集群”的媒体新格局;从聚焦新媒体、互联网、数字采编到探索“新闻+服务”、全媒体、大数据,再到研发媒立方、推广天目云,展开新一轮深化融合规划……我们在构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程媒体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回望过去,之江大地上的每一个日夜,都有我们浙报人的记录和见证,新闻事业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交融、共鸣,互动亦推动,无声亦有声,成就彼此的荣光。

展望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征程再出发——以改革促融合,以融合拓阵地,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传承,从未停止;创新,永不停步。始终不变的是,是我们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信心、愿景和情怀。

此时此地,是打造新时代一流传媒集团的接力点,是历史发展的又一道地平线。让我们,汇聚“四力”,戮力同心,一起开创浙江和浙江新闻事业新的辉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