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各方共话长三角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发布时间:2019-12-11 08:55:45


通过浙皖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和下游千岛湖水质同步改善。图为12月10日,满载游客的游轮行驶在建德市清澈的新安江上。 拍友 宁文武 摄

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世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是绿色,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

建设绿色长三角,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重要手段。《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提出,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污染赔偿机制。

如何通过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打通绿色发展路径?本报邀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王祖强、嘉善县水利局副局长钱波以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良欢,共同交流探讨。

为何紧抓机制?

问:《规划纲要》将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重要措施,这一机制对打造绿色长三角有何重大意义?

钱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是解决县域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增强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措施,而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其主要抓手。

以太浦河为例,它连通太湖与黄浦江,流经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与浙江嘉善等地。对嘉善而言,这条河既是重要的饮用水取水河道,也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是嘉善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以嘉善一县之力治理太浦河,效果并不好。而随着沪苏浙对太浦河共保联治的加强,能够更好地保证三地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提高河道安全系数,推动三地共同发展。

王祖强: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省域之间的绿色协同发展同样意义重大。以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为例,作为打造绿色长三角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探索,截至目前,浙江与安徽已签署三轮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的水质持续改善。如今,新安江已经成为浙皖高质量一体化的新引擎。依托流域优质生态资源,浙皖两省已经构筑起皖南—浙西—浙南黄金旅游路线。在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安江流域实现了绿色发展。

吴良欢: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先行地,而长三角又被赋予绿色发展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必须坚持绿色先行。而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恰恰是关键一招。

今年初,我去了一趟新安江,那里江水清澈、水鸟成群,这正是浙江与安徽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成果。建设绿色长三角靠一条新安江远远不够,太湖流域、长江流域都需要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让长三角中的绿色元素连点成面。

机制有何挑战?

问:目前,县域和省域之间已经开展了不少以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基础的共保联治实践,该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钱波:在探索过程中,整体规划不足制约了县域间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等区域协同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举个例子,上下游的水生植物打捞会受到水流和潮汐的影响,各地的工作没有统一的规划。这一问题导致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等机制的制定和运行比较困难。

吴良欢:最大的问题是补偿金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流域水资源的价值。上游水资源的市场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在补偿金额的确定上,没有考虑整治保护的成本、发展机会的成本,以及水资源的稀缺性价值。

王祖强:补偿金问题归根到底是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前两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共设置补偿基金36亿元,全部由中央和浙皖两省政府直接转移支付。相比之下,流域补偿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导致上游供给端的利益诉求不能传导到下游需求端。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成熟,长期以来形成了对水资源低成本使用甚至无偿使用的意识。通俗地说,下游不知上游水贵,上游水贵在市场无法体现。

机制如何推广?

问: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从试点到推广还有多远?

王祖强: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从试点到推广,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补偿标准,而且要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价值,综合考虑由于加强生态保护而发生的直接成本,以及放弃发展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除此之外,与饮用水源相关的流域要遵循“有偿配水、优水优价、分类供水”的原则,建立水权直接购买的交易机制。

吴良欢:不仅要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还要改善补偿方式,从输血补偿转变为造血补偿。如果只依靠政府设置补偿基金这一种方式,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所能调动的积极性有限,也很难做到可持续。

可以考虑以产业、项目为依托,丰富补偿方式。把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补偿方式,通过跨流域跨区域的优质产业项目转移,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流域内发展活力;也可以开放的态度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上下游共同合作,在流域内打造生态项目,尤其是上游生态旅游项目。

钱波:要使生态补偿等机制有效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的运行和评价体系。

县(市、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的执行者。如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由相关区域组织牵头建立协调机制和平台,建立可持续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等相关机制。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总结现有经验,形成一套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体系,然后进行复制推广。有了明确的制度标准,我们也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即可。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