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省级优秀民间艺人王百标 纸上翻花飞彩灯
发布时间:2020-07-30 09:47:21



□文字 杨奇 图片 记者 张婧 实习生 余钰珑

一位耄耋老人,一双灵巧的手,一朵蓝色小花,看似无关的组合,却在记者面前和谐地一同出现。王百标,这位出生于1937年的屏门乡丁家畈村老党员,虽然已是八十高龄,但仍能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就剪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蓝色花朵,让人不得不惊叹其精湛的技艺。


然而若仅仅是技艺精湛,王百标或许也只能是一位“没有故事的老人家”,更不可能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仁军艺术界联合会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剪纸作为我国分布广泛、传承悠久的传统技艺,民间能人辈出,八十多岁的王百标的剪纸,到底有何特异之处呢?

问题的答案,就在于老人家所处的丁家畈村的浙江省杭州市两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丁家畈花灯”。而这也是老人家爱上剪纸的原因。


“丁家畈花灯”属龙灯延伸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中八都一带(齐坑源),“丁家畈花灯”始于1789年(己酉年),距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元宵撑龙灯源于当时本村有两大姓氏(郑、王)。村中祠堂完工次年正月,各家自制花灯,在元宵前夜,壮丁们集中于王祠,以锣鼓为号,手撑花灯,先从王祠出发,再到郑祠,后游行于村道庙宇,再经各户,每到一处口念八仙咒语“按照例规:吕洞宾、何仙姑、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显神通,人人保平安”,以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连撑三晚。


这其中,在最重要的撑花灯环节,原古花灯只有七盏灯,包括两把关刀灯,两把八角锤灯,两把折扇灯,一把凉伞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花灯样式不断更新,内容也不断丰富:新增长方一对,上面写有“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粮丰林茂五谷丰登”;又增添十二生肖灯、四季如春灯、喜鹊报喜灯、蝴蝶戏花灯、红心向党灯、梅开五福灯、牡丹灯、元宝灯、芙蓉灯、八卦灯、桃灯、梨灯、鸳鸯戏水灯等。


而这些花灯的丰富与更新,王百标的剪纸可谓是最早的根源。当时退伍回乡的王百标,因为十分热心村中事务,经常主动参与帮助和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元宵节撑花灯自然是不可能错过的内容。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与时代发展和群众喜好已经略显脱节的古花灯样式和许多村民的意见建议,激发了他改良花灯的想法。而在众多的改良方案中,剪纸无疑是最为经济,也最具实效的方法。


“花灯样式多,村民们看了开心,大家都来夸我,我也就有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去锻炼自己的技术。虽然都是靠自学,但时不时地练习一下,几十年下来,剪出来的作品还算是有点好看的了,和花灯做到一起,大家也更加喜欢”,王百标谦虚地告诉记者。而他口中只是“有点好看”的作品,仅仅一小部分,就在几米的沙发上完全放不下,一幅幅或鸳鸯戏水、或百鸟朝凤、或繁花似锦的剪纸作品,更是展示着老人家对剪纸的热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技艺传承创新的强烈热情。


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文化遗产,屏门乡配强队伍,成立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对全乡11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乡级文物保护库。同时积极申报齐坑绿狮和丁家畈花灯舞为市级非遗项目。也是在这样的政府与乡村文化的传承者、热心人的共同努力下,淳安的广大乡村不仅代代传承着悠久的文化和技艺,更在新时代层层夯实着文化自信的深厚基底,每每焕发出乡土文化的新生魅力。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方志隆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