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从非遗技艺到“绿色存折” 安徽歙县卖花渔村在文化传承中实现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23-06-21 08:48:04

记者 杨奇 周宏健 邵震宇 汤文明 见习记者 周思真 

“我们卖花渔村,是因为村落像个鱼形,世世代代又以卖花为生,所以被人们叫做卖花渔村。这个名字也是我们的祖辈用扁担挑花卖出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洪定勇一边修剪着面前刚刚移植的盆景粗胚,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古村的得名故事。

形似灵鱼,千年卖花。作为徽派盆景技艺发源地的安徽省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其徽派盆景技艺孕育于南宋,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如今全村有236户,640多人,盆景基地有1500多亩,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花卉盆景。

繁华,是所有人走进这个曲径通幽的小山村时脑海中油然出现的词汇。漫步村中步道,骨里红、罗汉松、圆柏、赤楠……挨家挨户的盆景“夹道欢迎”,往来运输的车辆络绎不绝。在村民们眼里,这些盆景不仅是自己汗水的结晶,更是一张张随存随取的“绿色存折”:2022年全村徽派盆景产值达到2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从非遗技艺到“绿色存折”,卖花渔村的美丽蝶变,既来源于本身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得益于对机遇的准确把握和道路的正确选择。原本的卖花渔村,虽手握古老技艺,但受限于交通和宣传,销路一直打不开,村民只能靠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卖盆景,一次挑不动几盆,自然也换不来多少收入。2006年,村庄连通外界的公路通车,客商们的货车代替农户扁担,直接将一株株盆景带往全国各地。也是以交通条件改善为契机,卖花渔村按照“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思路,大力发展“盆景+旅游”产业,以盆景兴产业,以梅花促旅游,通过举办梅花节、摄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进一步将徽派盆景的影响做大、产业做强。今年“梅花节”期间(1月24日—3月8日),共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近177万元,带动旅游经济收入达600余万元。

梅花香自“渔村”来。以“游龙梅花”为代表的徽派盆景技艺,在卖花渔村传承、扬名,也在这里生长、发展。90后的洪瑜,就是一名与徽派盆景共同成长的传承人。

原本在南京工作的她,一次回家后发现村里的销售模式,还是以等客户上门为主。于是她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开始探索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卖盆景。“网络能更好适应客户随时沟通、买卖的需要,还能把我们徽派盆景推送给更多年轻群体,让更多人了解、体会并最终爱上这个传统文化。”洪瑜表示,从2018年做电商开始,到现在直播带货,除了自家盆景销量剧增,最让她欣喜的,还是年轻顾客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现在我们的顾客中20来岁的年轻人已经超过10%,他们的消费喜好和需求也为徽派盆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洪瑜告诉记者,年轻顾客更青睐可以放置在阳台、茶几、办公桌上的小型盆景,这也促使他们在培育、制作盆景时进行更多的技艺改革。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公路带来的“文旅融合”,还是网路带来的“技艺发展”,卖花渔村的盆景产业,都在向着最光明的前路疾行。与此同时,这架疾驰的列车,也带动周边共富的速度。“村里现在是寸土寸金,产业大了土地也不够用,我们就和其他村子商量着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经营,也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洪定勇告诉记者。

而除了经营红利的外溢,共同富裕更直接体现在产业本身的扩散。来自歙县坑口乡瀹潭村的汪文政,就是通过歙县人社局组织的技艺传承帮扶结对活动,与洪定勇结为师徒,发展起了自己的盆景产业。他对记者说:“我们村现在八成以上村民都在从事盆景相关产业,收入增长很明显,尤其是像我这样学到技术的,一株粗胚经过加工,价格能涨4到5倍,大家都在抢着学。”

传承、发展、共富,徽派盆景非遗艺术在卖花渔村的故事,既改变了一个千年山村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典型路径。

记者手记:一盆小小的盆景,背后是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深厚的文化沉淀,是一代代人坚守的文脉传承。徽派盆景非遗艺术在卖花渔村的故事,既改变了一个千年山村的面貌,也书写了新时代文化共富的典型路径。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马峰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