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专题 > 理论园地 > 实践探索
托起淳安的希望——淳安教育七十年巡礼
发布时间:2019-08-15 10:07:11

许汉云

祈望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祈望淳安教育在党中央新的部署指引下,在淳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全力托起淳安的希望。

1949年5月,淳安县解放了,有1800余年历史的淳安县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70年中淳安教育可分为三个时期:一,1949.5—1966.5为17年的改造与振兴;二,1966.6—1976.10为10年“文革”的冲击与损失;三,1976.10至今43年来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崛起与腾飞。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改造与振兴

旧中国移交给新中国的,是一个百业衰败的烂摊子,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初,淳遂两县共有小学650所,学生21075人,教职工1070人。淳、遂两县各有初中1所,合计学生1003人,教职工263人。小学大多是借用村里的祠堂,由政府拨款建校舍的很少。幼儿教育几乎是零,只有遂安县台鼎小学附设幼稚园1所,其他类教育也几乎是空白。

遵照上级关于对学校教育“维持现状,逐步改造”和对教师“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淳、遂两县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和发展学校,对教师组织培训,两县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据统计,至1965年,两县合计幼儿园5所,入园幼儿328人,小学上升至820所,在校学生达41216人,小学生人数比建国前翻了一番。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初中7所,在校学生3287人,中学生人数是建国前的三倍。办起了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师范教育、农职业教育、半农半读的教育等,教育结构上有了很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中,淳安教育在发展与提高上有哪些方面值得点赞呢?

其一,在发展小学的同时,突出发展了中学教育。1955年,原遂安县在汾口茅山新建汾口初中,以后还新建了东亭初中、安峰初中。1956年,原淳安县新办初中3所,称淳安县第二初中(唐村)、第三初中(航头)、第四初中(临岐),原威坪初中改为第一初中。1958年,原淳安县又新办梓桐、王阜、里商、文吕、富文、秋源、叶家、进贤8所初中。1956年,淳安初级中学和遂安初级中学都添设了高中班,这样,两县不仅在初中教育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有了自己的完全中学。

其二,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65年,在里商、唐村、梓桐等20多个公社办起了农中、职中和半耕半读的耕读小学。为了贯彻中央两种教育制度,还将唐村初中改为半农半初中的试点学校。

其三,注重了教师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1951、1952两年,淳、遂两县中学教师全部参加华东革大浙江分校的学习,1952年,两县小学教师全部参加金华地委干校学习(历时71天)。在业务学习方面,1954年,两县中小学教师开展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推行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957年,淳安还组织教师参观团赴沪参观取经。

十七年的教育中,最值得提出的是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次年,为了强化教育的政治方向和社会实践,毛泽东同志又向学校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指示,后由中央文件发布定为“党的教育方针”。十七年中,对学生的教育与评定一直依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标准来进行。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淳安教育是一个改造与发展均有成就、方向正确的历史阶段。可是到了“文革”中的1971年,在“四人帮”的把持下,抛出了一个所谓《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两个颠倒是非的“基本估计”,说十七年的教育战线基本上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不顾事实的混淆视听!

十年“文革”带来的冲击与损失

1966年6月1日,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文革”16条)。在这个文件统领下,一场人们意想不到的十年“文革”出现了。这是一场逆历史潮流、违背人民意愿的政治动荡,它是拿学校教育与教师开刀的,因此对教育的冲击特别大,带来的损失也特别严重。它给淳安教育带来哪些冲击和损失呢?

一是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精神灵魂。1966年8月,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唐村中学学习“文革”16条,以批判修正主义为名,批判广大教师。1968年暑期在县城排岭(中等)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所谓第十二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负责大会的领导中个别人以批判修正主义为名,大搞揪斗学校中所谓“牛鬼蛇神”,对广大教师实行残酷斗争。中学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因经受不住斗争而自尽(一名跳楼,一名跳井),在他们自尽后还要召开批判会。从“文革”开始,全县各校都开展了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揭发活动,矛头指向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使广大教师在精神上和灵魂上受到了严重的挫伤;

二是冲垮了学校党组织。“文革”开始后,因以揪斗“走资派”为核心,致使全县所有学校党组织和县文教局机构全部处于瘫痪;

三是学校秩序完全被打乱。学校一律停止招生,实行“停课闹革命”,大批学生戴上“红卫兵”袖标走出校门进行革命串连;

四是盲目发展中学。初、高中猛增到84所,当时刮起公社“社社办高中”风,新增完中10所,而对原来基础最好的两所完中和一所初中停止高中招生,将淳安中学改名为淳安县工农兵学校,招收红医、机电等专业班;汾口中学改为汾口工农兵学校,招收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畜牧兽医专业班;将唐村初中改为唐村工农兵学校,招收红师、红艺专业班,致使这些学校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没有高中毕业生参加国家的高考。1974年还不顾实际办起了淳安县鸠坑公社“五七”大学和汪宅公社“五七”大学。这种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致使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下降。

十年“文革”给淳安教育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回首往事,令人十分痛心!

四十三年中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崛起与腾飞

1976年10月,十年“文革”结束。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而且自告奋勇抓教育和科技。在他的领导下,教育战线开启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把“文革”中被“四人帮”颠倒的东西重新“反正”回来。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极其重要的讲话,拉开了震惊世界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淳安教育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淳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怀抱中从崛起到腾飞,自由翱翔,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淳安老百姓满意的业绩。

首先,奋力拼搏提升高考质量。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后,作出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就是恢复停止10余年的国家高考制度。高考,是一个县教育综合水平的反映,是一个县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我县由于水库形成等原因,在恢复高考的头几年,高考成绩远远落在兄弟县市的后面,教育的起点太低了。怎么办?教育战线的同志依据邓小平理论,依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气候,通过自身的奋力拼搏,从低谷中走出,逐步走向辉煌,至1994年及以后,我县高考成绩跃居于杭州地区七县市(含萧山、余杭、临安、富阳四区)的前列,创造了让淳安老百姓扬眉吐气的大好势头。

其次,大力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1985年,淳安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从1986年开始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至1994年全县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1996年通过了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组的评估验收,认定为合格达标。

第三,协力建立起县属较为完整的教育结构。从1974年开始,将原唐村工农兵学校改为淳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担负培训全县中、小学教师任务,1979年9月,将学校从架子岭迁至县城,1984年经杭州市批准为享受中等师范同等待遇,进入21世纪后,学校又提升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起开设了浙江省电大淳安工作站(以后改为淳安电大)和高教自考工作站。上世纪末还开办了淳安农技校、淳安技工学校、淳安职业高中,以后办起民办的淳安育才学校等。县教育局专设了管理农民教育和职工教育的成教科。学前的幼儿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样,淳安不仅有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也有成人所学的高等教育,不仅有普通教育,也有农职业教育、职工技术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结构。

第四,致力于软实力的提升。淳安教育的发展、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软实力的强化。淳安的经济硬实力比不上兄弟县市,怎么办?只得从强化软实力上下大力、虚功实做。首先是下大力抓好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这项工作与兄弟县市相比都是很突出的,获得杭州市先进。我县的校长研修班被列为浙江省三个试点县的领头羊;其次是下大力抓好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这两项工作都曾被评为浙江省的先进单位:再次是下大力引导校长和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他们。同时抓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学习与研究,这项工作同样处于省、市先进行列,得到“中陶会”的首肯。

第五,全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央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根据中央的指示,1997年县教委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几任教育局领导对此抓住不放,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建立起素质教育管理、评估机制,开展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六,戮力打造省教育强县,提升教育品位。2005年,淳安县人民政府启动了创建浙江省教育强县工程。据1995-2004年数据,这时期新建校舍面积占2007年校舍面积的1/3,成为淳安教育史上校舍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在教育创强活动中,完成了“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的布局调整,统筹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办学思路促进了办学效益和学校教育品位的全面提升,带动了名师工程、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为打造淳安的品牌教育奠定了基础。2018年6月,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组的评估,确认淳安县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这是淳安教育史上光彩的一页。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分析教育改革现状时得出九条规律性认识的首要一条。总结七十年的淳安教育,让人感悟到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依靠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来办好淳安教育,县领导对教育认识越深、措施越到位,淳安教育就办得越好。这里笔者试举近几任县委书记对教育的认识与采取的措施。2012年8月,时任县委书记凌志峰在调研教育工作后指出:淳安教育是淳安蝶变的重要内涵,是蝶变的坚实基础,是蝶变的强大智力支撑。要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工作。2015年9月,时任县委书记朱党其调研学校教育后说:没有教育,就没有一个区域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要认定目标,不断努力,力争全省一流、全市领先。2018年5月,现任县委书记黄海峰在调研学校教育工作后指出: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希望工程、文明工程。他要求各部门对教育做到“四个优先”和“四个坚持”:一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在政府财力投入保障中优先安排;在各类人才建设中优先研究;在社会先进荣誉褒奖中优先弘扬。二是要坚持久久为功,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要坚持重点突破,全力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作计划,积极培育民办教育品牌,打造乡村教育特色;要坚持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要坚持尊师重教,对教育要高看厚爱,造浓教育强县氛围。

2019年6月23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我初读这份包含6章26条的《意见》,认识到这份《意见》立足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透彻地阐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的对学生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抓教育要从中小学基础抓起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系统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新时代人民教育思想,是一份部署教育工作新时代、新担当、新希望的号召书。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