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上玉泉:土地流转生金银
发布时间:2014-12-25
山村会客厅:上玉泉:土地流转生金银

  千岛湖新闻网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小村简介:上玉泉村位于姜家镇北部,距离千汾线仅3公里,由姜童、龙玉、任家、塘坞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280多户900余人。一直以来,蚕桑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但是近年随着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该村百姓致富有了新途径。

  真壮观!

  站在上玉泉村村两委大楼前,便望见对面的山腰上,有一片打理得整整齐齐的猕猴桃基地,看上去特别醒目。“对面一共200亩,是2011年流转出去的。”耳边传来了书记汪日华的声音。

  上玉泉的土地流转工作始于2011年。那一年,该村把200亩刚整理好的土地,以每亩600元价格流转给了方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出去的土地,涉及到了100多户农户。

  “这才几年功夫,效益便显现了。”根据汪书记的介绍,今年是猕猴桃初次挂果,产量6000斤。今年每斤价格在30元到50元之间,总体还不错。明年估计有4万斤,以后产量会不断增长,最后会稳定在每年十万斤左右。

  为什么这些流转出去的土地都这般整齐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书记给出了答案。

  原来,该村流转出去的土地全部是通过土地整理获得的。从前几年开始,该村利用补助政策,对部分园地、林地、荒地进行了土地整理,这项工作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改造费(包括了青苗补偿等费用),上面补助2.3万元每亩。流转出去,价格是600元每亩,以后每五年加100元。”

  在猕猴桃基地的左边,记者看到了另一片土地。书记介绍说,这片土地也是200亩面积,是去年整理出来的,已经流转给了千岛湖华宝果业有限公司。今年该公司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种上了桃树、梨树、葡萄等科研水果树苗,准备进军高端水果市场。

  “水果销售有渠道吗?”记者问。“渠道和销路不愁!”汪书记介绍说,现在这两家公司的水果产品大多是通过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平台销售的,有的是直接送进大超市。“现在流转出去的土地情况不错。今年我们又整理了一片70亩的土地,这片土地条件更好,主要是地势平坦、土质好,目前也在进行流转,已经有五六个客户希望得到。我们打算过年之前就流转出去。”

  是什么让上玉泉村的土地成为香饽饽呢?记者了解到,这和该村所在的龙源溪流域,被姜家镇定位为“精品水果走廊”有一定关系。这条源里,有上玉泉,下玉泉、双溪、桂溪等多个村。在这里经营流转土地,容易形成规模和集聚,前景自然被看好。

  由于在流转土地上尝到了甜头,该村计划今后通过土地整理再流转土地400亩。汪书记说:“初步的计划是,今后每年土地整理100亩。因为流转出去的土地经营形势较好,不少村民都有意向,我们也在考虑能不能用村里集体名义参与经营。”

  已经流转出去的土地,大部分是村民的,少部分是村集体的。根据村干部的估算,属于集体的土地面积大概在70亩左右,今后还会不断增加,这也为该村集体收入增加了一个稳定来源。

  效益好、获利大。该村百姓都特别支持土地流转工作。

  “土地流转,不但多了一笔流转费。而且为水果园干活也有工资。男的100元每天,女的80元每天,一个月起码有2000元左右收入。最重要的是家中老人小孩可以照顾,大小事不落下,对养蚕影响也不大。因为我们流转的土地不是耕地,而村里的桑树都种在耕地里。”一位百姓这样告诉记者。

  有了百姓支持,该村土地流转非常顺利。自第一片地成功流转后,第二片地流转时村里几乎没做啥工作。不少流转的土地里有坟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在附近新建了一个生态公墓,虽然迁过去没有任何补偿,但是村民们依然纷纷自觉行动,中间没发生一点矛盾。

  土地流转这件大事做好了,村里的其他事都迎刃而解,村里的民生工程也顺顺利利。

  汪书记告诉记者说:“今年我们村最大的民生工程有两个。一个是花30万元修建了400米毁坏的防洪堤,既保护了农田,又方便了走路。二是花18万元建了医疗室,向上级要求派个医生,医生预计明年1月可以到位。以后,上玉泉村和周边村子的百姓,小病再也不用赶去姜家镇了。”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