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淳西俗语浅见(九)
发布时间:2022-11-04 09:55:00

余书旗

  “好牛多田耕”

  好牛多田耕是一句大实话,集体化时期,每个生产小队都会养好几头牛,有黄牛和水牛,有大牛和小牛。那什么是好牛呢?拿人做比喻吧,什么年纪的人最健壮?当然是年轻的。但年轻人也分体质好坏、脾性怎样、对工作的态度是否认真等。牛也是一样的,身强体壮的、只顾低头耕田的、听主人使唤的,当然是好牛啰,而好牛谁不愿意使唤呢?因此,好牛肯定多田耕。但此话的意思不在这里,而是指一个群体之中,能力强性格又好的人往往会多做些事情。但有人会因此而说些嫉妒和幸灾乐祸的话语:“谁让你的能力比别人强呢,好牛总是多田耕呀。”

  “鞔口蛇”

  “鞔[mán]口蛇”和“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是一个意思,指的都是不爱说话的人,多用在长辈之间的聊天:“我家那孩子是个‘鞔口蛇’,不爱说话,看见你也不会叫一声,你别怪他。”

  “远路怕水,近路怕举”

  家乡方言“鬼”有两种叫法,一叫鬼,一叫“举”。但这不止只是家乡方言这样称呼,上海等地方言也有把鬼念“举”的。所谓“远路怕水,近路怕举”,说的是环境与人的意识形态之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远路怕水”呢?因为附近的地理环境你熟悉,水哪深哪浅你知道,而陌生的地方呢?你不知道深浅,所以怕。那近路怕“举”又是什么意思呢?也是因为附近的环境熟悉,常听老人讲这里怎样阴森,那里又怎样恐怖,心里早有阴影;而陌生的地方环境不熟悉,并不知道哪里有“举”,不知者无畏嘛。虽然平时聊天说“鬼”的多,说“举”的少,但因方言“水”与“举”押韵,所以这句俗语便选择了“举”。

  “识吗又不识,桐子树上开漆”(方言“识”与“漆”押韵)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油漆,其实油是油,漆是漆,油和漆是两种不同的工业原料。按传统的理念,油指的是桐油,漆指的是生漆。

  桐子树又叫油桐树,桐子树上生桐子,桐子榨出来的油叫桐油。以前没有像现在这样使用非常简便的清漆,大部分人家油漆家具用的都是熬制过的桐油,只有家道殷实的人家才用得起生漆。桐子采摘以后,和榨菜籽油一样,要经过“晒子”“破子”“制饼”“装饼”“打油”等多道工序后才能榨出油。榨出的油是生桐油,要熬制成熟桐油才能油漆家具。

  生漆是从成年的漆树上像开采橡胶一样采集而来的,新采的生漆要经过过滤、调制才能使用。漆树属落叶乔木,有些人接触漆树会出现红斑、疹子、瘙痒等过敏性反应,曰“患漆”。

  桐子树与漆树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桐子榨桐油,漆树上“开漆”,在“桐子树上开漆”,指的是不懂装懂。

  “痘里不去麻里去”

  这里的“痘”,指的是水痘,“麻”,指的是麻疹。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会导致全身性斑疹、丘疹、疱疹,此病多发于儿童。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人群之间传播,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典型症状有高热、咳嗽和皮疹等。因为出痘和出麻都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会危及生命。加之以前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都相对落后,造成有的儿童往往是过了出水痘这一关,却没躲过出麻这一劫,因此便有了“痘里不去麻里去”一说,后引申为“要去的终归是要去的,留也留不住。”

  “七岁佗八岁”

  有“你也好不了多少”之意。“佗”是方言,即抱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七岁的小孩抱着八岁的小孩,但这只是做一个比喻,不指实际的年龄。比如说母亲带着一个3岁的小孩去看望一个坐月子的产妇,抱了一下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个3岁的小孩吵着也要抱一下,母亲没办法,便也让小孩装个样子抱一下,嘴里说:“好了好了,别七岁佗八岁了。”以前农村小孩多,有些很小的小孩就照顾弟弟妹妹了,旁人看了,往往嘀咕一句:“当心一点呢,别摔了,七岁佗八岁。”也有想帮助人家,但自己比人家好不了多少,别人也会说:“你帮得了吗?七岁佗八岁。”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余青青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