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方腊农民起义对州县地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9-14 08:54:08

王拥军

地名虽然只是个指示特定方位或者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但它却是人类历史和社会活动的产物,记载着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幻、世事变迁,印记着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这些起义过后常常会带来一些重大地名的变更,如发生在北宋年间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方腊农民起义就是个佐证。

淳安概况及历史沿革

淳安,别名“千峰郡”“新安”,以“淳而易安”之意得名;位于浙江省西部,现属杭州市辖县,境内群山连绵,溪流遍布,地势周围高、中间低;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新安江由西而东从中部贯穿全境。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的千岛湖系拦水筑坝而成的新安江水库,居于县境腹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淳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建县距今已逾1800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平黟、歙,析歙县东部叶乡置始新县,治所新定里(今淳安县域内,已淹于新安江水库),此为淳安县建制之始。其后,淳安先后以“新安、雉山、还淳、清溪(亦作青溪)、淳化”之名七易县名,至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定县名“淳安”。历史上,淳安曾先后为新都郡、新安郡、婺州、睦州、严州等郡州所辖。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始,至唐武周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淳安一直为郡州治所,淳安为首县。

方腊起义及对州县

地名的影响

方腊(?-1121年),睦州清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据史料载,“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藉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多”。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腊在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起义队伍就壮大到上百万,攻占了北宋六州五十二个县,威震北宋东南半壁。方腊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由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经过半年多的起义斗争,方腊起义最终失败。

方腊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农民起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封建王朝的统治。方腊起义被镇压后,北宋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政权,对起义所涉及到的一些地名进行了系列性的更名。

清溪县更名为淳化县。方腊起义之时,淳安县名“清溪”(《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等载为清溪县),又作“青溪”,以县治前的河流得名,属境内的新安江段,系为原还淳县名避唐宪宗李纯名讳而改。李白对清溪美景的赞美有诗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方腊农民起义被镇压后的第二年(北宋宣和三年)五月,北宋统治阶层认为清溪县民风刚烈、彪悍,须通过管治、教化,加以驯化,以恢复“淳朴、淳厚”之民风,遂改清溪县为淳化县,以示接受“王化之义”。王,王朝;化,教化、驯化之意,意即此地臣民须接受北宋统治阶层教化,以遵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礼义。在县名被改的同时,方腊起义的主要所在地,曾是县治、郡(州)治所的西北重镇永平镇(古名新定里),亦被改称“威平”,以示“皇威平乱”,直到清代才易为今名“威坪”。

睦州更名为严州。睦州,以“俗阜人和,内外辑睦”之义得名(《元和郡县志》卷二五载)。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于故新安郡置睦州,辖新安(今淳安)、遂安(现已并入淳安)、桐庐三县,治所新安县。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州治由雉山(今淳安)县移建德县,属江南道,辖新安(雉山改名,今淳安)、建德、桐庐、武盛(分水县改名,今属桐庐县)、遂安(今属淳安县)五县。

方腊起义失败后,统治阶层视睦州民风不再是“俗阜人和,内外辑睦”,须对淳安及其周边区域以高压态势实行更为严酷的治理,遂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将睦州改称严州,由“合作、和睦”之州变为“严加治理”之州。

歙州更名为徽州。歙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时领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今地域为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的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治所歙县徽城。唐时,睦州雉山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陈硕真发动起义,在攻打歙州徽城时,兵败被俘。到了北宋,其同乡方腊再次揭杆而起,并顺利占领歙州。方腊起义失败后,北宋王朝以歙州治所徽城(其城前小溪为徽溪)之名,改歙州为徽州。

徽,其一意为绳索。《说文》中说“徽,衺幅也。一曰三纠绳也。从糸,微省声”。这里说的是“徽”的本义,指三股绳合在一起构成的绳索。引申义有束缚,标志之义。《汉书·扬雄传》注:“绳也。”徽索(徽绳,捆绑俘虏、罪人的绳索)、徽纆(绳索;捆绑)、徽缠(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徽绳(徽索,指捆绑罪人的绳索)当我们了解了“徽”字的这层字义后,就不难理解北宋王朝为何要在方腊起义被镇压后将歙州改称徽州了。

到了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至此,徽州走进了中国古地名名录。

剡县更名为嵊县。剡县,北宋宣和年间隶属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宣和二年的方腊起义得到了人民的广泛响应,“皆假窃腊之名字,人人曰方腊来矣!所至瓦解。”起义军克睦州、下歙州、占杭州、掠衢州,第二年正月再下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其时,当地有支起义军包围了越州,攻克剡城,杀死知县,并起用方腊“永乐”年号。方腊起义失败后,北宋王朝以“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为由,以剡县境内嵊山为名,改剡县为嵊县(今嵊州市,隶属绍兴市)。

清溪县更名为安溪县。此清溪非睦州清溪,实为泉州的清溪(今属福建省泉州市)。由于方腊属睦州清溪人,且在清溪起事造反,封建王朝统治阶层因而对“清溪”二字恶之,在方腊起义被镇压后,即连带将泉州的清溪县改为“安溪”县。安,安定、平安也。

淳安之名与农民起义

因果关系

七易县名的淳安,直到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才以“淳而易安”之意定今名(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载)。淳,淳朴、淳厚;安,安定、平安。淳安人民素有勤劳、善良、朴实之优良品质,但面对强权时,亦不乏抗争之勇气,历史上淳安境内发生的陈硕真和方腊两次起义,都极大地震动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因此,在历史记载中,很长一段时间此地被封建王朝的统治阶层视为极不安宁之地,大概也是为了乞求民风彪悍之地能永保平安、安宁,遂以“淳而易安”命该县县名。

考证淳安一名的来源,也有一说,即应系采用原县名“还淳”“淳化”之“淳”与“新安”之“安”组合而来。其出处来源于明万历《郡县释名》浙江卷“淳者还淳、淳化之旧,安者新安之旧也”。另在民国《今县释名》一书中亦认为,淳安县的得名,系取之于“兼取还淳、新安二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