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豪岭古道
发布时间:2024-06-28 10:28:30

●鲁永筑

豪岭古道,南起淳安县威坪镇旗山村长垄脚观音殿,北至安徽省歙县何家村,全长2500米,宽约1.5米,沿途均以青石板铺筑而成,半途有大石塔、马脚坳等景观,长垄中段有土地庙(今改为观音殿)。岭顶隘口的豪岭亭,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坐在亭内的长条石凳上,看着前人用衣袂摩擦而成黝黑发亮的凳石边缘,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一)

旗山村的北部与安徽接壤,豪岭古道乃古代浙皖两省的重要陆路交通要。因地理位置的特殊,豪岭自古为历代兵家的必经之地。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安徽歙县爆发农民起义,战事迅速蔓延到淳安威坪。刚刚于上一年考中进士的鲁渊,官授松江(今上海市)华亭县丞,还没有来得及前往华亭上任,就接到省里的行文,命令鲁渊带领乡兵前往应战。夏六月,破长岭寨。没有多久,杭省失守,宪佥阿纳公命鲁渊屯兵豪岭。鲁渊组织乡兵竭力备御,阻挡了刀锋,维持了淳安一境的平安。

这条以旗山村为起点的古道,曾与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结下了不解之缘。

嘉靖三十八年(1558年)淳安大旱,旗山村民因争水发生了械斗事件。时任淳安知县的海瑞闻讯立即赶赴兹村,进行田头办案。原来旗山村有两个田畈,一个是东边阳山的“黄泥坪”,一个是西边阴山的“后岭下”,两个田畈共用一个水源。风调雨顺的年份,是谁先到谁放水,相安无事。这年大旱之际,水源奇缺,因此引发“抢水”风波。海瑞请来石匠,打凿了一个分水石盘。石盘上开凿两条四六不等分的水槽,以对应两个田畈的亩分用水,还立下用水规矩,永远遵照施行,从而杜绝了因争水而引发的民间纠纷,留下了“分水息斗”的经典故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春,海瑞因查案乘船到歙县,回程遇狂风暴雨,江上船筏无法通行。海瑞只得改走山路,途经豪岭。他看到沿途皆为土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他想,豪岭乃浙皖两省要道,为什么不修建一条石板路呢?于是召集乡绅商议,张贴募捐布告,使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就这样,自威坪通往豪岭的石板路,五里一桥,十里一亭,就在海瑞的督办下动工了。

这一年的六月,海瑞接到了调任兴国知县的行文,匆匆地离开了淳安。这个时候,豪岭石板路正在修建中,叮叮当当的采石声,仍在山中回响。海瑞在离任前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一直被五都一带的老百姓传为美谈。

豪岭古道上的马脚坳,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据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带兵经过豪岭,战马经过马脚坳时,突然四蹄跪地,任凭鞭笞不肯起身。朱元璋叹曰:“战马嘶鸣乱糟糟,千军难过马脚坳。”于是决定改道横塘,另走阳岭。谁知战马听说改道,立马起身,直奔阳岭。

1949年国民党残部游兵,自皖南一路败退,兵马经过豪岭,行至马脚坳时,战马同样停滞不前,也是改道阳岭,从此马脚坳,成了神异之地。

事实上,结合当地的地貌特点分析,战马不行的传说当属讹传。估摸当年兵马途经豪岭,行至马脚坳才能看到大五都源房舍稠密的村庄。对于要回避元朝官兵的朱元璋以及要突围的国民党残部来说,当然不敢贸然下行到人烟密集的地方,以免致遇阻挠,绕道五里横塘莽荒山路,迂回行军才是最佳选择。

在豪岭山顶建有豪岭关隘,俗称“豪岭亭”。这是一座以采石砌筑的拱券形顶建筑,南北向洞开两门。南门首刻有“豁达”二字,喻“登斯亭也,阔人心胸”之意;北门首刻有“临江”二字,喻“过此亭也,莅临江浙”之意。南北门两侧立有四通石碑(现存三通),主碑上刻有“善与人同”,备载民国时期修路始末以及捐输名录。

(二)

旗山村,因村北有“旗山尖”而得名。自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陆棢、陆枟两兄弟于锦沙迁居于此,陆氏就成了这个村的大姓。

有先贤这样评价豪岭旗山:“锦沙西去七十五里有豪岭,其山环绕如城,奇峰耸翠,烟树晴岚,廉泉让水,四方八景,大有奇观。”

村中建有陆氏宗祠亲睦堂。十几年前,第一次目睹这陆氏宗祠的精美肃庄之状。

整栋建筑横开三间,前立面中间设贴壁砖雕牌楼式撇八字大门,两侧设牖窗。窗栅为铁质,从这一点特征可以看出,老宅乃民国时期的建筑。牌楼式大门,设一明两暗圆洞门。大门圆洞乃青石打制而成,右侧内陷,可能是根据风水要求做过调向处理。开闭的木门装有铜质辅首,精致而大气。门板施贴麻黑漆,古朴而庄严。两个暗门洞,以苏砖贴砌而成,中间施有砖雕辅首。

进入大门即前厅,入门处设有玄关。前厅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跨过门槛约两米就是天井。天井中间纵向铺五块石板,架石桥以通后堂。石桥两侧乃两个活水鱼池,池深约五尺。鱼池周边围有石质勾栏,勾栏四角立有莲花柱。其中两柱顶端雕有石狮子一对,造型古拙,形态可爱。这样的活水鱼池,在淳安古建筑中堪称孤例。水从右侧屋外引入,又从左侧屋外排出,常年不腐,可谓匠心独运。

大堂高畅而大度,设三间两楹,梁柱间施有木雕挂落,美观而典雅。堂后设楼梯间,以通二楼。大堂上方设船篷轩,船篷轩外有跨三间大梁,大梁底部雕有双龙戏珠图,工艺精湛,龙纹鹤图栩栩如生。大梁分间处饰有和合二仙一对,兼具圆雕透雕,造型逼真,憨态可掬。

目前,这幢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被列为淳安县历史建筑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该建筑的创建者乃大名鼎鼎的辛亥革命参与者——陆钟麟。

陆钟麟,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于淳安威坪陆家村。父亲陆盛货生了五个儿子,他是长子。由于二伯陆盛杰膝下无子,陆钟麟就过继为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除夕,因债务之事遭到严父打骂,陆钟麟负气出走。由于他练就一手好毛笔字,就在严州公署做了誊录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入梅峰书院,毕业后被富阳许翁认作义子。与许翁长子伴读于杭州武备学堂,武备学堂毕业后,留任该校教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分水县土匪猖獗,浙江抚台张贴布告招“领兵剿匪首选”。陆钟麟揭榜应招,率兵夜袭匪巢,竟生擒匪首,以功获五品蓝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抚宪命出洋考察,足迹遍及日本、朝鲜等处,阅历大增。宣统二年(1910年)任陆军讲武堂教官,总理校事,其间热心革命。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帝制,陆钟麟荣任都督府副官长。民国元年(1912年),陆钟麟出任绍兴知事,革故鼎新,政绩斐然。民国四年(1915年)任国民政府浙江省咨议,其间创办及总理金、衢、严、处四府公学。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东北先遣军总司令,参加北伐,并被委以重任。后来陆钟麟发现各省军阀拥兵自重,自思道不同而不足与谋,遂毅然退隐江南,寓居于杭州,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病故于杭州。

陆钟麟自从离家出走,一直忙碌于自己的生计和事业,没有回过威坪老家。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进可以爱国,退仍然爱家,回乡后斥巨资在陆家村新建了这幢美轮美奂的宅子。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乡里乡亲登门拜访,不分贵贱,他都会热情接待。

陆钟麟有古大将风,不仅能武,而且善文。尤其是书法造诣很高,他喜习郑文公碑,书法以魏碑、行楷见长。他还喜欢收藏名人书画,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他珍藏了林则徐的一副十字对联:“心晞慕古谦受益宜家室;经德履善敬摄心庆后人。”陆钟麟如获至宝,并以文题记,其行楷笔墨劲遒,欹侧多姿,藏露含蓄,笔致随意,堪称神品。

想不到陆家村这个深山小村,能够出这样一个文武全才。

(三)

淳安五都,都分大小二源。大五都在左,其源比较开阔,溯横塘溪而入,有株林、五丰、横塘、琴坑、旗山五个村。小五都在右,其源略显狭隘,逆蔗川水而行,仅有青山、联合、蔗川三个村。一大一小两条源,合并为一个都,自有设置的缘由。两源仅一山之隔,山川地貌平行并列,如并肩之兄弟,齐驱并进,几无参差错落之形势。而两个源头归结于一山,山场连成一体,还有古道互通其间,可谓“隔山共枕,亲密无间”,且两源之水同向南流,至水口又合二为一,共赴蜀溪,可谓“身处两源,共注一水。”

旗山村位于豪岭南麓、大五都的源头,由豪岭脚、陆家、徐家坞三个自然村组成。在2007年村庄规模没有调整之前,陆家与徐家各自为政,分别为两个行政村。

旗山一个源头小村,山美水美自不必说,还有这么多人文故事的加持,自然有它独一无二的迷人之处。历史长河中积攒了无数个光点,折射出一个绚丽璀璨的光环,沐浴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粗粝的手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

豪岭上那条古道,如今少有人来往。那些静卧在草丛中的青石板,仍然散发着前人鞋履磨砺出来的幽光。一块块石板,犹如一张张书页,写满了酸甜苦乐,在峥嵘岁月中连缀出的故事,弘粹而邃美,令人遐想无穷。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汪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