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钟灵毓秀的芳桥村
发布时间:2024-08-08 10:48:46

1723084956940.jpg

1723084974003.jpg

(图片由左口乡政府提供)

●章建胜

左口乡芳桥村,我先后去过两次,去年深秋,应邀前往芳桥,为该村采写村歌,与曲作者乐律老师一同赴芳桥领略芳桥山水与乡土风情,且当是“乡”约山川风光的别样体验;第二次去芳桥村,是今年仲夏时节,参加芳桥村奇庙溯溪乡村体验节活动。两次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个有山有水的小村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芳桥村位于金紫尖山脚下。第一次去芳桥村,时值深秋,我们沿着山脚往上走,野菊花遍山野,红枫叶染天地,还有溪涧两旁的银杏、水杉、槐树,寂静地站在秋日的阳光中,都换上了秋天限定的“金黄铠甲”。抬头遥望,海拔1451米的金紫尖在远方若隐若现。

金紫尖自然风光秀丽,各种历史人文传说丰富。据《光绪淳安县志》载:“在县北八十里,高二千余丈,中峰圆石耸峭,光莹无草木,其旁两峰若俯。每旭日照灼,则金紫闪烁,其色不可捉搦,上有九泷瀑布。”

相传,金紫尖向上八都倾斜,古称“重八尖”。元末朱元璋曾一度被张士诚打败,率部由安徽逃往浙江时途经此山,询山民得知此山名为“重八尖”,与其乳名相合,心有不悦。刘伯温见状,便附和道:“主公乃紫微星下凡,此山易名为金紫尖如何?”朱元璋答曰:“尚可!”从此“重八尖”就叫作金紫尖了。

金紫尖有九龙瀑,跌宕多折,蔚为壮观。金紫尖位于里红金岭自然村北面,侏罗系上统碎屑岩、流纹岩、凝灰岩等组成山体,因组成山体的岩石呈紫红色,又名“金紫峰”。有诗云:“雄峰青松立,幽谷清泉流,南山菊花香,北崖石衣娇;石蛙溪涧跳,山羊岩上跑,豺豹嬉峰头,顽猴攀树梢。”金紫尖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慕名而来。金紫尖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魅力,春天这里开出一簇簇俏皮的映山红,红肥绿瘦;夏天的生态沟,山泉潺潺流动,充满灵动之气;秋天在这儿闭眼闲坐一会儿,落木萧萧;再睁眼又是另一番滋味风景——冬天的白雪也能使人陶醉。

如果说金紫尖是位铁骨铮铮的汉子,那么芳桥村的石板溪,就是一位典雅、贤淑、温柔的女子。石板溪水系源于金紫尖,多条居高临下的山溪,穿洞越涧,溜岩跌崖,飞珠溅玉,一路叮咚,绵延芳桥数十里溪涧。芳桥溪因80%以上的河床裸露石板,被誉为“华东第一石板溪”。

金紫尖的陡峭,成就了溪流的冲击力。亿万年的冲刷,把芳桥村的河床洗得干干净净,长达数十里的芳桥溪,光滑的石河床营造出“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

今年仲夏时节的溯溪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所谓溯溪,就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沿着溪谷逆流而上,克服地形上的各种障碍,溯水之源。我们走进长达数公里的金尖大峡谷,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个圆滚光滑的石头,这里的石头大的如房,小的似球。大大小小的石头,散落一溪,像神女撒落的珠子,无论哪一只,看上去都是那么温润养眼。

它们宛如一块块黛玉徜徉在绿波碧水之中。两三寸长的石斑鱼,兴致勃勃地绕着石头游戏,一点儿也不怕人。由于溪流时而缓,时而急。陡水处,那从石缝中或是石面上飞瀑滚珠而下的清泉,简直要将人醉死。

沿溪两岸则散布着一个个巨大的磐石,形态各异。那些石头有的孤峰独秀,有的抱团成堆。石与石之间的空隙,大的有一间房子那么大。钻进去,石香扑鼻,周身凉爽。炎热的夏天,仰躺于此,置身于蛙鸣、蟋唱、水吟之间,不知有多惬意。小一点的石隙,也能容下一个人,若将身体紧贴石面,还真有热肤贴玉之感呢。山里就是山里,石头再多,树与石始终是亲亲热热的。石与石之间,这儿钻出一根翠竹,那儿伸出一棵小树,相映成趣。

芳桥村的魅力,不仅只是山水自然之风景,而且这里还有醇厚的乡土风情和远古的山越文化气息。

芳桥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以胡姓居多,胡氏,自满公受姓以来,历传四十代至国珍公,公从政北魏,官至谏议大夫,在睦(淳安)郡太守。因游至青溪常乐乡贵龙坞(今光昌奎星桥西南,新安江库内水下),携家眷居此安家;再传二十七代至胡仁季,有三子,长子璋、次子珪、三子璧。宋嘉祐元年,因祖居遭祝融之变,璋公迁长坪,珪公迁梓桐,璧公迁安徽石门。后各支人丁繁衍,四处迁居。璋公第十五代孙胡贡礼公由长坪迁居到河畈。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河畈贡礼公第三代孙胡士章公由河畈迁居芳桥,胡士章乃为芳桥村胡姓始祖。清道光三十年,胡氏先祖胡道沾,是远近闻名的乡绅,他捐资建造永芳石拱桥,该桥是通往左右二源的必经之路。后人为纪念胡道沾造桥义举,以桥名命名“芳桥村”。

现在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提升,村中古老的永芳石拱桥已无人行走,它显得更加静谧,古韵悠悠。

在芳桥村这些古老且独特的文化遗产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民俗也是古风悠然的。

农历五月廿五,芳桥人称“报苗节”。这里的农民开荒种粮和地里的春播结束后,待到田地里播下的谷籽、玉米、大豆等种子发芽,人们为庆典春播和祈祷粮食丰收,农历五月廿五,家家户户做包子、米粿等食物。户主置备祭品到田里、山上、地头察看禾苗及祭拜山神,祈愿风调雨顺,农作物不受野兽侵害,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芳桥村不仅传承着农耕时代的一些风俗,而且还一直传承着耕读之风。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良好的学风如同璀璨的繁星,激励着芳桥的莘莘学子。这个仅有900余人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以来,有本科以上大学生30余人,研究生10人,博士生4人,近年来还有2人考上清华大学,可以说芳桥村地灵人杰,俊彦纷呈。

自然的造化赋予了金紫尖、芳桥溪与众不同的景观与特色,而文化的滋养则让芳桥村于神奇中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汪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