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万物应秋时
发布时间:2024-08-20 09:42:33

潘政军

  立秋已过了好几天,果然有很多明显的变化。

  若不用心体会,一天天似乎没多大改变,气温仍旧很高,青山仍旧葱茏,野花仍旧盛开,但季节悄然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天气早晚间明显变凉,日影已悄悄变斜,秋蝉鸣声也明显变得凄切,而蚊子咬人则格外凶狠……

  在空调房里待久了,城市里的人们对季节的变化基本是无感的,而农人却异常敏锐,特别对立秋这一节气。立秋,那是要掐着指头算日子的,因为这正是农民种双季稻的时候,称为“双抢”,是农民最忙的季节。早稻是在临近立秋时成熟,晚稻秧苗最迟在立秋日下田,这么大的工作量必须在一周左右完成,庄稼人只好起早贪黑,老幼动员,田野上到处是忙活的人。倘若过了立秋这一天秧苗还没有种下,那么晚稻就很难成熟,严重影响产量,农谚就有“秋分不露头,割来喂老牛”的说法。

  其实“双抢”,抢的是时间。

  记得小时候我比较贪睡,但“双抢”季节,我却每天天蒙蒙亮就被叫起来下田。虽然小孩子干不了多少事,但能干一点是一点,况且端茶送水,传递信息,收拾工具等费手脚的事情上,有个小孩子帮忙可以省很多时间。村里的成年人从天亮到天黑都是干着重体力活,而且是高温作业。有的人因此练就了一个好体魄,有的人却因此累坏了身子落下了病根。更有甚者,月亮下面还在收割稻子。村人问:“这么出力啊?”他会说:“月亮下面凉快。”其实问答者都知道是赶时间,没办法。为缓解时间紧的压力,村民会相互“换工夫”,如果自家的稻谷迟两天熟,就先给别人干两个工,轮到自己家割的时候,别人再帮回来。这是村民互助合作的方式,简单有效。

  农人和农作物都是应农时的。除了稻谷,还有山核桃,必须到白露这一天籽粒才饱满;还有文旦,这种水果则要过霜降方可采摘。有些蔬菜水果虽没有明确的日期,但过了时段再下种,那是没有收成的。

  现在由于科技进步,农村人干活也不用那么辛苦,水稻种单季,“双抢”的繁忙景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夏秋之季,人们主要是种点菜。但就是种点菜,也不省心。

  这段时间连续40℃以上的高温,时令虽已过立秋,高温依旧不减,“秋老虎”咬得紧。这样的天气中,种菜面临的就是抗旱问题了。这几天村里人见面,问候语都是关于抗旱的。

  有引水漫灌,有大小抽水机,有远程运水车,还有肩挑背扛的,反正各种方法各显神通吧,目的就是保住菜园的一片绿色。幸好绿色千岛湖,青山横翠,水源还是充足的。不过,不要小看抗旱只是抽抽水那么简单,实际操控要复杂的多,水源的分配,抽水工具的移动,灌溉时间的掌控都是有讲究的,有的人因为忙碌不注意,把腰都折了。

  我家也有一块菜园地,是废弃的荒地改造而来,就在房子的边上。为了改造这块荒地,我着实花费了些气力,大小石头拉掉百十推车,回运的有机土也百十小推车,生硬的黄土才有点像土地的样子。本来觉着今年总有个好收成了,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旱情。光照太强了,浇湿的泥土,一个白天的蒸发,就花白开裂,水再次浇上去,咝咝的冒起热气。为了一口绿色有机菜,我每天早晚都得浇水,虽然劳动量不是很大,但时间长,我就被“绑定”在菜园上了。

  天天浇水,叶子菜还算争气,水到位了,长势蓬勃。辣椒、茄子、豆荚等吃果实的蔬菜,就太不争气了,半死不活的样子就像地主家的傻儿子。算算成本,蔬菜合到几百元一斤了。只是自己零零碎碎的投入,不太觉得;回过味来,才明白自己是最能理解“悯农”的那个人。

  晚上,浇过菜,抬眼已是繁星满天,北斗的勺柄直直地向西指去。搬一张躺椅,拿个手机,惬意地躺在自家的院子里,这时才感觉是好时光。

  凉风吹来,全身舒爽,天阶夜色凉如水,是秋天的味道了。

  凉风也罢,蚊虫也罢,瓜果也罢,旱情也罢,立秋了,秋天已至,不能纠缠在盛夏的情结里了。时间总是向前滚滚而去,必须坚定地向前看,准备秋收冬藏,准备欣赏一年中后半段的风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