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王丰
王建才 摄
一生酷爱茶的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写了一首《采茶舞曲》,曲以越剧为基调,以江南田园风光为素材,词曲皆令人陶醉:
“溪水青青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风光
哥儿们上畈下畈紧插秧
姐妹们东山西山采茶忙
……”
在鸠坑乡千亩茶园——青苗茶园可以切身体会《采茶舞曲》的意境。天气晴朗,光照大地山川,那满山满溪的翠绿格外地耀眼,真的是好风光。
这里的茶园靠山傍水,鸠坑溪从深山里流出,一直流到新安江,新安江水库的蓄水又涌进来,互为交融,成就了茶山下那一片开阔水城,水波不惊,绿绿茵茵。
在这里茶园主人泡茶,一人一杯,茶是“鸠坑毛尖”,芽叶卷曲,经开水一泡便伸手展脚舒化开来,那一杯水就有了淡淡的绿。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茶具是盛放茶水的器皿,古人喝茶多用陶杯,文人墨客用紫砂壶,用这些茶具泡茶,茶叶皆窝在里面,只有掀盖俯视方能见茶叶身影。现代人泡茶改用玻璃杯,茶叶入内,滚水一冲,一叶一芽在水中翩跹,立竿见影的,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全方位享用茶叶的形体美和味之美。
敬茶,是鸠坑人待客迎宾的传统礼节,客来斟上一杯热茶,礼貌热情都在其中了。奉茶以斟半杯为要,俗谓之“茶七酒八”。
鸠坑茶,始产于汉,名盛于唐,称“睦州贡鸠坑茶”。唐代陆羽专著《茶经》有关名茶和名种都提及“睦州鸠坑”。李肇《国史补》记载名茶:“茶之名品益从……睦州有鸠坑。”杨华《膳夫经手录》载有“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者”。五代十国毛文锡著《茶谱》也称“睦州之鸠坑,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其他如宋朝陈咏《全芳备祖》,明朝《严州府志》《淳安县志》,明朝许次纾《茶疏》、张源《茶录》、王象晋《群芳谱》、李时珍《本草纲目》等都有鸠坑茶记载。鸠坑茶芽叶肥壮,茶质重实,色泽绿翠,气味芬芳而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醇爽。
品茗间,一条小船从上方水中渡来,一妇女头戴斗笠,双手握浆,弓身、挺身,一伸一缩,自如流畅,动作优雅一气呵成,小船犁波向前,浪花八字型向船后伸展,船仓里堆满一袋一袋青茶。一船一人一桨,小船箭穿碧波,嵌画在青山绿水之间,神奇地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
举杯啜一口,抬头一望,对岸青山顶上有三只老鹰在追逐、打闹、盘旋,它们的翅膀下是一片绿茵茵的茶园。头脑里倏忽跳出日本俳句:“山影何深深,何处鹰飞来?亦为临者舞?”
此处是满目青叶绿,且山间还有子规啼,溪边集市还有鳜鱼——真正的桃源居,再配上一盏清茶,这是何等的惬意悠然啊。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吴若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