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嵔岭古道
发布时间:2024-09-06 10:07:42

●鲁永筑

嵔岭,一称“畏岭”,亦称“山畏岭”,又称“猥岭”。音同字不同,释义也完全不同。那么这些叫法相同写法不同的名称有什么来由呢。 

据明天启《衢州府志》记载:“畏岭,衢睦两州孔道也。传洪武帝略地经此,山势崔巍,兵马几阻于行,视为畏途。”

而“嵔岭”一名,并没有查阅到历史记载,估摸是后人所起的名称。查《汉语字典》,嵔,从山部,释义为山名,山貌,山高不平。 

综上所叙,畏、山畏、猥、嵔,皆指此岭,只是不同时期的叫法不同而已。如今嵔岭北麓有嵔岭村,嵔岭南麓有畏坑村,仍有字面差异。窃以为“嵔岭”一词,寓意山岭高而不平,其义较为贴切,姑且权宜称之。

(一)

从千岛湖镇出发,行程36千米,耗时刚好1小时,就能到达嵔岭脚下的嵔岭村。

途经桐川水口的时候,见道路右侧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的两头均有高大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隐天蔽日,营造出“古道西风瘦马”的古朴意境。拨开藤蔓,发现桥额上镌有“獬麟桥”三字,顿觉此名颇有古意,寓意深刻。恰巧偶遇一位王姓老人,问及桥名来历。他说:“据长辈相传,此处左边是麒麟山,右边是獬豸山,两山狭处建桥,名叫獬麟。”

獬豸守村,有不屈之勇。麒麟护村,有吉祥之兆。站在獬麟桥上,见桥下来自嵔岭山中的溪水,使人产生“一行到此水西流”的联想,也给嵔岭之行镀上一层诗性的禅意。

嵔岭古道的起点,就在嵔岭行政村枫坪自然村后。入口处,立有三间式铁艺牌坊,横梁上书“畏岭古道”,联云:“西起淳安县安阳乡畏岭村,东至衢州市上方镇下西坑。”

古道起岭后,沿山垄蜿蜒爬升,途经1000余米的毛竹林。修篁林立,光影斑驳,人行其中,惬意无比。用卵石铺筑的古道,宽约1.5米,圆圆的石块,一块挤着一块,如同一片片鱼鳞。虽没有石板路那般高级,但也独具特色。

初始上山的路,并不陡峭,相对比较平缓。穿过毛竹林,古道在灌木林中上延。过了传说中的“田塍路”,前方就是金鸡永固亭。古亭建在三岔路口,左行为土路,可至红山岙;右行仍为卵石路,直至嵔岭顶;下行即来路。

金鸡永固亭,以采石砌筑而成,乃窑式建筑,依山坐落,坐东朝西。洞厅正墙上设有神龛,上嵌碑额,书“感应”二字;下嵌一碑,镌“供奉金鸡太王神座”八个正楷阳雕大字。右侧另有一碑,上镌《重修金鸡永固亭碑记》。据碑文可知,金鸡永固亭不仅是一座凉亭,还是一座神殿,内供金鸡太王,与民间传说洪武帝赐金鸡永固亭匾不无关系。

告别金鸡永固亭,前行不远就到了千里岗北向延展的陡峭山岭。古道偏离山脊,右向切坡而上。由于山势嶙峋,古道的宽度也随之缩减到约80厘米。

继续前行,就到了“剑叶泉”。此泉并非突冒泉眼,而是一道沟壑,汩汩的清泉自石壁倾泻而下,成为嵔岭接近顶部的唯一取水之处。沟壑两侧的山体上,长满了裹粽子的箬叶,估计“剑叶泉”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再往上,白白的野樱花、红红的野桃花以及晃晃的腊瓣花开得正艳。这里毕竟是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度,植物带也有了仙凡之分。高大的树已不多见,只有那些萎靡不振的灌木,尚没有获得春的消息,仍然以萧条的树枝,显现着“春眠不觉晓”的懒惰睡姿。

及至嵔岭顶垭口,狂劲的风就不打一处来。山畏岭亭寂寞地站在路的左侧。山畏岭亭,形制与金鸡永固亭一模一样,也是窑式石砌建筑。走进亭内,杂乱无章的生活用品散落一地,也有一块石碑,记录着亭子修葺的历史。

岭顶垭口海拔1086米,凭高北望,层峦叠嶂,古遂大地尽收眼底。转身南瞰,群山莽莽,三衢村落依稀可见。亭前立有界碑,南面书“衢州”,北面书“杭州”。站在岭顶,哪怕是凡夫俗子,也是“一脚踏两州”的英雄好汉。

岭顶的指路牌上,密密麻麻地钉有铝质导向牌,箭头均指向西部山冈,依次是千里岗、彭家庄、衢州上流坑村、皂角岭、淳安桃林源村、衢州皂角源村、黄泥岭、衢州上坪田村、黄茅尖、衢州大麦源、白马乳洞山等。没想到嵔岭顶还是一个交通要塞,沿着山脊向南行,可以到达十几个鲜为人知的目的地。 

这就是大山的做派!它在云雾之间滋养林莽,醴出清泉,使得万壑竟流。水到之处,草长莺飞,人间烟火因而蔓延。 

(二)

南面下山的路,出奇地陡峭。石砌的古道,均以台阶式梯降。衢县民谣云:“巍巍畏岭冈,高高在天上。天梯四千级,要拐六十弯。”据统计,自衢州下西坑沿嵔岭古道攀登至嵔岭顶,共计有4092步台阶,61道弯,由此可见畏岭南面古道的艰险程度。 

据说,嵔岭是一尊佛陀的化身。它面朝遂安,背对衢县。遂安方向是肚子,因此相对较缓。衢县方向是背脊,所以既陡又险。

古道一直在乱石塆中呈之字形下降,双脚别无选择,只得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地走。沿途皆是树龄百年的杉木林,枯黄的杉毛刺落满古道。半山腰处,有一株连根双枝的古杉,树径估摸有两米,相依相偎,挺拔而立,想必就是传说中的“夫妻树”吧。

下行到五里亭不远处,古道来到塆心。耳边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声响。移目四顾,并无发声之处,带着疑惑下行至响水泉,再贴地仔细聆听,发现响声来自地下。原来,塆心由乱石堆积而成,其下已经形成一条暗河,轰隆隆的声音乃哗啦啦的水声产生的共鸣。第一次遇到这种自然现象,才发现自己少见多怪,真是“行了万里路,仍有不解书”。

五里亭,就在响水泉的前方。古亭早已不复存在,遗址上已经建起了数间木屋。空荡荡的屋子里,并没有管理人员。古道已废弃,鲜有路人来。茶亭依旧在,茶水施向谁?

五里亭,也是一个岔路口,往左沿山垄下山,基本上是平路,往右沿沟壑下塆,依然是台阶路。我顺台阶走,大约200米的古道下全是暗流,人行其上,宛如走在交响乐的音乐大厅里,时而高山流水,时而波涛汹涌,真如品鉴一场难得一遇的音乐大餐。 

下行的大塆底,右侧山塆的明水与刚才经过的暗流汇成一流。溪涧渐渐开阔起来。宽敞的公路已经修到了这里,经过一道龙门瀑布,不远处就是下西坑村了。

计算了一下行程,全程7千米,耗时4小时。嵔岭古道已经被我抛在身后,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

关于嵔岭古道的传说很多。走访了古道沿途的村民,收集到许多故事。

关于嵔岭由来的传说,就很有趣。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叫畏岭,山没有现在这样高,也没有现在这样险。衢州那边有一个靠挑货做生意的人,经常从衢州挑货到遂安来做生意。家道日益殷实,做人、做生意却越来越不厚道。有一天途经五里亭时遇上一老者,老者问:“挑货辛苦不辛苦?”挑货郎说:“左一肩,右一肩,不怕畏岭高上天!”老者听挑货郎这样说,摇了摇头就消失了。后来,挑货郎再次挑货经过畏岭时,迟迟到不了畏岭顶,终于累死在半山腰。后来人们发现畏岭高了很多,也险了很多,就在“畏”字上面加了一个“山”字,称为“嵔岭”了。

嵔岭上的金鸡永固亭,其来历则与朱元璋有关。相传元末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衢州失利,败退至嵔岭古道金鸡凉亭处,已是人困马乏。至半夜,冥冥之中被金鸡长鸣声惊醒,疑恐元兵追至,急速带兵撤离。果然不久,元兵追到。幸有金鸡报警,使朱元璋摆脱了元兵的追击。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念金鸡报警之功,御赐“金鸡永固亭”匾额。

另外,距离金鸡永固亭不到200米处,两山之间有一条像人工筑建的山路,形似田塍,故名“田塍路”。传说此路几百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人踩马踏,甚至人为故意损坏,过一夜便会自动修复如初。民谣云:“畏岭原无路,神仙筑田塍。任尔犁锄破,还原至永恒。”

还有五里亭的响水泉,这么一处奇妙的自然之景,据说也是有来历的。相传清朝某年间,山下大东坞的一位年轻人见古道上人来人往,就到五里亭免费施茶,顺便卖一些东西赚点钱补贴家用。然而,五里亭这个地方附近没有水源,每天需要从山脚挑水上山煮茶,非常辛苦。某一天傍晚,古道上来了一个衣裳破旧的乞丐,向年轻人讨茶喝。然而年轻人为一天准备的茶水已经用完,无奈之下就将售卖的米酒,赠送给乞丐喝,乞丐甚为感激。临行时,乞丐对年轻人说,此地并不是没有泉水,而是乱石堆积,水在石下暗流,没有泉眼而已。于是乞丐将手中的拐杖往山体上一戳,顿时泉水如注,发出哗啦啦的泉水声,然后乞丐消失无踪。年轻人方知乞丐并非凡人,此后,五里亭处就有了“响水泉”。 

一条山岭,一路走来,就有这么多传说故事,可见它的历史底蕴不同凡响。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