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王春
我出生在一个有八百年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村——浪川乡芹川古村。
从我记事起,家里大堂上总挂着一个黑笔筒,它高约二十厘米,直径十七八厘米,笔筒里总塞着满满的毛笔。笔筒的样子没什么特别之处,旧得褪去了原来本色,周身暗黑,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她的今生前世。
听祖父讲,他小的时候那个笔筒就已经挂在那里,那时候笔筒里总是插着一些毛笔。每天,他和他的哥哥都要从笔筒里取笔练字,写上百个大毛笔字。墨汁用完了,他们就蘸水在屋外的墙上写,这成了他们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在家功课。后来大爷爷当了“赤脚郞中”,依然不忘每日练写,还不忘每日勤读。他开的药方都是用毛笔写的,一手隽秀的毛笔字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
到了我父亲这一辈,父亲是一个淳朴的农耕人,但是传承了爷爷严谨处学的习惯。父亲白天田间拿锄头,晚上案前握笔头。父亲和祖父一样,也是个酷爱读书的人。八十年代的农村,晚上照明的还是泛着黄光的小圆灯泡,就着屋里有点昏暗的灯光,我在案前写作业,父亲就坐在我边上阅读各类书籍。他尤其喜欢《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到动情处,父亲有时会捋着胡子大笑起来,有时会激愤地拍自己的大腿,有时还会问我有没有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也爱上了阅读,出门在外,总喜欢身边带本书,才安心。虽然有手机在身,但还是喜欢把书本握在手,因此常被同事戏称为“老古董”“生错了时代”,没办法,习惯了,况且我喜欢我的坚持。
父亲和爷爷一样,酷爱书法,每天一定要早起练半个小时书法,当然还会把我和哥哥一并叫上的。父亲对一笔一画的要求很严,不容许有半点的随意。后来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父亲要外出“搞副业”,教导我们学业的事儿就由母亲来做。每次回家,当看到我们两兄弟的小进步,父亲都会奖励我们新毛笔,并存放在那个黑笔筒里。爷爷和父亲就这样在我们兄弟俩的心田里播下了爱好书法的种子。
黑笔筒没换过,毛笔换了一批又一批。
如今,我也做父亲了,冥冥中觉得我也该做点什么。从我女儿出生起,我就经常带她回老家。看着老家大堂上挂着的黑笔筒,似乎看到了小时候的我,女儿也常问我那个黑黑的是什么,我告诉她是笔筒,还对她讲了太爷爷、爷爷的故事。女儿也爱上了读书、写字……
从前至今,黑笔筒还静静地挂在老家的大堂上,它传承着芹川人“耕读传家、诗书济世”的家训。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吴若虹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