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海瑞与青溪书院(下)
发布时间:2024-09-27 09:01:19

鲍艺敏

(四)

海瑞亲自担任主讲的第一天,书院人满为患,不仅学生满满当当,就连附近街坊邻里也十分好奇,海大人县太爷不当当先生,唱的是哪一出?挨挨挤挤间,海大人登上讲席,第一课题为“师道尊严”。

海瑞开篇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老师受到学生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能得到尊重。师者,人之表率也,做老师的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和老师乃人材所由造,世运所由理,其职何尊也。想海某作秀才时,见同学长者竦然恭敬,不敢在旁高言大笑,不敢在班乱序先行;迎骑以长者,道傍勒马,同席于长者,告坐偶迁。吩咐唯唯听从,使命奔走。海某所尊者道也。”

“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一个听课学生问道。海瑞立马纠正道:“明伦堂没有大人,只有先生与学生之分。”学生改口道:“请问先生,学生听闻先生曾有‘海笔架’之雅号,县内外俱盛传之,不知是否属实?”此言一出,静默一片。有人为这个学生的唐突担忧,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海瑞身上。

海瑞手捋胡须,微微颔首:“自然属实。”稍顿,复道:“那还是海某在南平做教谕时的事情。当时,朝廷有御史来县学视察,海某带着两位训导迎接上官,左右两位训导见了御史行了跪拜之礼,海某居中而立,只是屈身行礼,并未跪拜。旁人戏虐海某,从此得此雅号。”

那学生接问道:“学生有所不明,下官见了上官跪拜,不是理所应当吗?先生怠慢上官有觉不妥吗?”

海瑞听罢,脸色不禁严峻起来,说道:“海某所为皆依照《大明会典》,其《学规》条中自有钦定,凡有司官到儒学中,无论是谒庙行香、检查考课,或是春秋祭祀、迎接诏旨,师生只在大门外迎送。在明伦堂中行礼,也只是师生作揖,教官侍坐,无须跪拜上官。海某不觉有何不妥。明伦堂乃师长教士之地,教师应有教师的尊严,安能向上级官员行跪拜之礼?如此,不是自贬士气么?”

借此机会,海瑞现身说法,明确告诫学生:“参谒礼仪,一遵会典宪纲,为以身为标帜,明伦堂不跪,道旁不跪,迎送郭门不出。”说到这里,海瑞环视一周,见明伦堂内外密密匝匝,学生神情专注,围观的街坊邻里若有所思,他内心一震,多么好的宣教机会,遂提高嗓门,大声说道:“海某乃教官出身,教官掌一邑之教,一邑之臃肿薄质,俱赖其陶成。海某始终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师者,人之模范,若以身作则,教成十人,则为国家造十方之福,教成百人,则为国家造百方之福。”

“说得好!海大人,淳安百姓拥戴你!”外面蹭课的有人激动嚷了起来。

海瑞抬手示意安静,转而对学生道:“海某制订《教约》一章,内中涉及德育又有十二款。树人先立德,德立则人立。海某冀望诸生皆有成就,有裨于国家,有济于生民,异日可为国家建伟业。”

海瑞这一堂公开课讲下来,城内一时间轰传开去,“青溪书院”名声大噪,等于做了活广告。

海瑞较真是出了名的,凡事说到做到。此后的教学,以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入手。他在修身、处世、接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标准,要求学生“言忠行,行笃敬,愆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世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物之要。”这些事项,均需在日常行为上下功夫,他会按月考核。

由于海大人亲自抓书院教学,学风之改观见效明显,文化生态良性发展,符合预期。淳安百姓从海瑞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此间发生在海瑞身上的一件事,牵动着全城百姓的神经。

(五)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鄢懋卿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出京,借巡查盐政为名,到处贪污勒索,每到一处,都强迫地方官吏送金银财宝给他,否则便祭出上方宝剑,诬你藐视京官,反抗朝廷,重者判死罪,轻者革职充军。

当时社会上有一句流行语,叫“鄢懋卿,冒青烟”,说的是此人贪婪成性,喜欢搜刮地皮。这回他去的是海瑞任县令的淳安。鄢懋卿是左副都御史,相当于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一职。他所到之处,“监司郡邑诸吏膝行蒲服,跪上食。携妾偕行,制五彩舆,令十二女子舁之。仪从煌赫,道路倾骇。”说鄢懋卿奢靡至极,沿途让十二名女子抬着五彩的轿舆,招摇过市。但这回他碰到的对手不幸是海瑞。

海瑞眼里只有《大明律》,他认法、认理,不认官,若说官职大小,浙江总督胡宗宪官至正二品,不照样把胡公子给治了?海瑞不信这个邪,不打算伺候鄢懋卿。僚属极力劝说,说鄢懋卿是朝廷命官,正三品衔,又是严嵩死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并且警告他有性命之忧,海瑞大声说道:“充军死罪,宁甘受,安可为此穿窬举动耶!”

大家劝急了,他索性再不理会,只说“到时候自有办法。”大伙儿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鄢懋卿的官船离淳安县境越来越近,鄢懋卿也听到一些传闻,说海瑞为官清正、铁面无私之类的话。鄢懋卿想这回我不去招惹他总行吧?只叫他派五百名民夫背纤就可以,其他事项一律尽免,他还能拒绝不成?让旗牌官先行通报下去。

旗牌官飞马来到淳安县衙,倚仗主人势力,摆出钦差衙门旗牌官的架子,大模大样踏入大堂,吆五喝六道:“海瑞听着,鄢太爷吩咐,官礼免了,着你火速派五百民夫为官船背纤,如若误事,小心狗头!”

海瑞不听则罢,一听这口气,不由分说,将手中惊堂木一拍:“呔!何来狂徒冒充公差,口出狂言,咆哮公堂。来人啊!将其绑起,重责四十大板,逐出县衙。”

众衙役一听,一拥而上拖了下去,一五一十可劲打了四十大板,旗牌官被打得皮开肉绽,杀尽狐威,被人搀扶着回去禀报鄢懋卿。鄢懋卿闻报,气得七窍生烟。好一个不知好歹的海瑞,本来不想为难你,反欺到太岁头上来了。官船一靠岸,他急于寻海瑞出气,立马打道县衙,击鼓升堂。要判海瑞目无纲纪,藐视上官之罪。

海瑞早有对策,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下官虽然官职卑微,但也是命绶朝廷。大人不问青红皂白,就拿下官治罪,试问,海瑞所犯何罪?”

“你无故杖责旗牌官,不是藐视上官是什么?”

“大人所说的旗牌官在哪里?我还当他是个狂徒哩!”海瑞边说边呈上口供,接道:“这厮闯进县衙,满口胡言,说大人沿途纳银收礼,还说下官这里可以免送,只派五百民夫就行。下官看过大人的出京牌告,上面分明写着‘素性俭朴,不喜逢迎’。这厮在公堂之上,有损大人清誉,故将他重责四十以缄其口,实为大人着想啊!”

鄢懋卿被海瑞说的一头雾水,不好拿话反驳,假惺惺道:“小厮无礼,理当重责。然本官命你派遣五百民夫为何违命不从?”

海瑞正色道:“下官素闻大人爱民如子,轻装简行,不铺张浪费;下官以为五十名民夫足够了,何需五百?恐是误传,故不曾派遣。如今大人亲口指派,下官明日尽力派齐,决不有误。”

鄢懋卿被海瑞弄得哭笑不得,只得作罢:“好、好。本官就不打扰,明晨起程,五百民夫派齐勿误。”海瑞满口应承:“大人放心,一定派齐。”

次日晨起,鄢愁卿吩咐开船。左右回道:“民夫还没有来哩。”鄢懋卿心想大胆海瑞,这不是戏弄本官吗?正待发作。只见海瑞头戴乌纱帽,带领几十名衙役匆匆前来,鄢懋卿打量跟前的海瑞,上身穿一袭布衣,腰中系着麻绳,一只脚穿官靴,一只脚穿草鞋。鄢懋卿不知海瑞抽哪门子风?厉声道:“说好的五百民夫呢?为何不见人来?”

海瑞一边卷裤脚,一边回禀道:“禀大人,眼下正是农忙季节,老百姓忙于收割庄稼。下官无能,只能亲自带领三班衙役,前来为大人背纤。”说罢,拉起纤绳背起就走。

鄢懋卿更不与之多言,怒喝道:“来人啊。快将海瑞乌纱帽给我摘除!”侍卫得令上前,被海瑞阻拦,喝一声道:“我看谁敢!下官一不贪赃、二不枉法,大人凭哪条律法摘除我的官绶皇封?!”

鄢懋卿道:“你头戴乌纱,脚穿草鞋,官不官,民不民,这分明是玷污朝廷、践踏皇封,理应革职充军!”

海瑞回道:“我这身打扮实在是被逼无奈,头戴乌纱是我忠于皇上,脚穿草鞋是为民背纤。你身为朝臣,践踏皇封,逼迫七品县官为你背纤,凌架于万岁之上,该当何罪?”

鄢懋卿被这顿抢白,正无语回他。海瑞复道:“据《大明律》规,京官出巡,只准带随行侍卫,官船不得超过五只。而你以出巡为名,携带家眷仆从,官船多达五十艘,沿途扰民,违反皇制,本官理应拒派。”

鄢懋卿一时理屈词穷,哑口无言,恼气咻咻,正欲祭出尚方宝剑,治海瑞之罪,回头一看,四面八方的淳安百姓,手拿铁耙锄头纷纷赶来,与官船对峙。看看四周,奔腾的激流,险峻的河滩;陡峭的山峰、崎岖的山路;还有耿直的山民,淳朴的百姓。这里的山川、这里的民风,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为海瑞加持,虽历经千险万难,却总能化险为夷。

鄢懋卿怕引起众怒,只得上船开溜。

海瑞所做的一切,绝不是在作秀,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基,失去了这些如同行尸走肉。儒家文化所谓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海瑞认为“君子之仕,所以行其义”,君子出去当官,就是行义的;“爵位者,所托以为民之器也”,官这个职务,是用来为老百姓办事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工具。

(六)

纵观海瑞二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件件桩桩都是在维护着大明的神圣道统,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大明律法,一丝一毫也不去妥协。他关心百姓疾苦,不但自己严峻守法,也制止同僚枉法,绝不搞手下留情,下不为例那一套。海瑞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明朝社会也有些奇特,海瑞经历的皇帝像嘉靖、隆庆、万历都不算什么明君,甚至很有些昏庸;但他仕途起落坎坷,数次下牢狱,数次鬼门关前走,结果还是能得善终。他几乎成了当时朝野的一个标杆人物,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敬畏,又被人遗弃,他苛于律己更严于律人,他服务公众,牺牲自我,很受百姓拥戴,淳安人民至今仍建祠纪念他,去而留思,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无法成为全体官员办事的准则。毋庸讳言,这个标杆人物的处境确实有点尴尬。

因为他不懂圆通,不谙世故,不知油滑,不会矫情。关键他不把当官作为目的,在他内心百姓利益大于天。他是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海瑞的人格结构深处,社稷百姓分量最重,上级官员合规合律则听,违规违律则罢。

海瑞主讲青溪书院,告诫学生要遵守“会典宪纲”,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海瑞无论为官,还是为师,都完美实现了他的诺言,他是人生信条的践行者,是“知行合一”的履约者。

清代学者屈大均称赞海瑞曰:“吾粤善司教者有六公(指海瑞、杨守道、翟宗鲁、宋仕梦、林光、陈思贤),一曰海公。”屈大均认为海瑞应位列六公之首,不无道理。

海瑞书写的“青溪书院”匾额,确如其人一样,个性鲜明,铁骨铮铮,无一丝的媚态,符合中国书法所谓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标准。

千岛湖龙山岛上有一座“海瑞祠”,是为纪念海瑞修建的,旁边另有一座碑廊,四周满目修篁,曲径通幽,碑石林立。其中大多为海瑞书法,观者穿行其间,还是能感到字里行间透出的一种震慑,联想到海瑞在人生道路上的文化品格和生命力量:劲节奇崛,威仪具足,凛然不可侵犯,令人肃然起敬。这正是:

海公莅淳兴教化,执鞭坐席书院中。

书声响彻层霄外,振起弦歌百里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