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视窗 > 学生佳作
学做竹节人
发布时间:2024-10-30 09:09:47

千岛湖镇第六小学六(3)班凌子

这个十一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制作竹节人。同学们一个个都兴奋不已,我也不例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制作出最好的竹节人。

回到家,我绞尽脑汁回想所有可能找到竹子的地方,却发现要么太远,要么根本没有竹子。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外公走了过来,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替代方案:湖边的芦苇可以代替竹子。于是,我和外公一起前往湖边,精心挑选了一些优质的芦苇带回家。

我拿出课本,准备按照课文中的指导,动手制作竹节人。然而,我很快发现芦苇并非像竹子那样空心的。面对这个难题,我感到沮丧,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外公再次伸出援手,建议我用针线穿过芦苇来制作。我按照外公的建议,将一根芦苇截成长短不一的几段,然后用针线穿过,制作出手和脚。

但是,我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用线串上的“手臂”很容易从线上滑落。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可以用牙签绑在线上,固定在“手臂”下端,这样“手臂”就不会滑落了。

采用这个巧妙的方法,我顺利地完成了剩下的竹节人手脚制作。一个穿着牙签“雪橇”的竹节人就这样诞生了。根据书上的描述,竹节人还需要用线来控制动作。于是,我又拿了两根线,将竹节人的手臂吊起,再画上表情。终于,一个完美的竹节人呈现在我眼前,我看着这个还没巴掌大的杰作,满意地笑了。

我将这个芦苇做的“竹节人”放在书桌上。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这段难忘的制作经历。它提醒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点评:国庆节前夕,学习了课文《竹节人》。作者范锡林从如何制作娓娓道来,把传统玩具的快乐写得妙趣横生,引得孩子们禁不住跃跃欲试。我便顺水推舟,布置了制作竹节人的作业,并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的制作过程。

我知道,竹节人玩具网上有得买,材料也可以用吸管等代替。可我还是鼓励孩子们去山上砍一棵竹子来做——我觉得这样会经历更多。

从习作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独特的体验。砍竹子,半天砍不倒;锯竹子,锯子拉不动;穿布线的时候遇到难题……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他们也从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竹子太粗,竹节立不起来;锯得太使劲,竹子会裂开;线细了,要崩断的……也有的,做不成功,就去文具店买了一个;还有用芦苇杆代替的。

关于制作感受,孩子们更是五花八门。做事要细心,有耐心,多动手,勤思考,努力就有收获,满满的成就感,都成了结尾的点睛之笔。

我试着玩了一会儿——说实话,竹节人笨手笨脚,还得使劲拉线,一点儿也不好玩。但是,我从孩子们的习作中,还是看到了他们亲身体验的各种快乐。除了开心,兴奋,激动,孩子们还发出了灵魂拷问:父母童年的快乐是如此简单,为什么我们现在却做不到了?

读“竹节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写“竹节人”,我想,这也是寓教于乐吧。让传统玩具回归童年生活,这不仅是快乐的回归,更是理念的回归:实践出真知,学习来自生活,生活即是学习。

(点评老师 洪媚娟)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