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午后秋味
发布时间:2024-11-11 09:09:15

郑凌红

午后的时光,略感疲乏。以前的,现在的,感受的,已然有别。相同的是,午后三点一过,胃便蠢蠢欲动。美食不必饕餮客。这是食物的魅力,让我在午后,想起回忆的味道,如同初秋递给我一份心上的甜蜜。

美食就是有这种魅力,因为它连接的是记忆,坚韧而温暖。写下油煎馃三个字的时候,我咽了咽口水。油煎馃,是土味的叫法,传入我的耳朵已经三十来年。它多出现在小巷街头,也在墙角旮旯。最早的记忆,是读初中时,校门口一字排开的摊点。卖零食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各有各的一群“铁粉”。卖油煎馃的摊位,我印象最深,对我的诱惑力也最大。那时候的下午,总感觉特别漫长。四节课,到了第二节课,将近申时,肚子已咕咕叫。一对中年夫妇,在校门口上坡靠近右墙角的位置,雷打不动地站了几个春夏秋冬。夏天的时候,他们往往是两件白T恤,和摊子前摆放在铁丝篓里的黄黄的、油漉漉的油煎馃形成和谐的颜色差。到了全校都放完学,围拢着等着拿油煎馃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衣服上和脸上都是汗哒哒的一片。

油煎馃,主要在于一个炸字。炸油煎馃有模子,铁皮罐剪开,敲平,再接上一个长长的柄,就成了,有圆柱形和三角形两种形状,有点像打酱油的器具,也像打酒的长柄壶。豆腐和葱花是最佳搭档,小虾米和萝卜丝是贵客,酸菜和肉丁是味蕾期待。当然,和面是成就油煎馃的第一道工序。面不能多,也不能少,和水的配合,和上手的力道也要有商有量,搁些盐,成糊状。揉捏,拍打,再揉捏,再拍打,变成不粘不硬的白色团团,点起最初的欲望。

铁皮炉子支起,油锅架起,模具在油锅里预热,抹上一层油,用勺子舀入面糊,加入一些菜料,浇一层面糊,与端口持平,再沉入油锅去炸,快要成形时,轻微翻动,让内料不黏在模具上,同时又保持内壳与外壳的整体性。底下的油在滋滋地冒着声响,手里端着的模具轻轻地在油面上浮游,时而晃动一二,时而往上微抬,直到炸至外表金黄,用长长的一双筷子夹起,沥一沥油,在铁丝网兜里搁置两三分钟,就大功告成。

搪瓷盆里,是叮当作响的硬币声。浅黄的纸包上油煎馃,一路过去,便是一路的酥香。香味是热辣的,也是浓烈的,外脆里嫩,一口咬下去,仿佛嘴里的世界,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世外桃源。喜欢趁热吃的人,有趁热吃的美感。内馅热乎乎,吃了热乎乎。喜欢拎在手上一会儿,等着热量慢慢散去,表皮稍微变软,咬之,是唇齿之间的Q弹,这时候,里外都不烫,馅料可以细细地咬,外壳的香味也可以在一开一合之间变得更绵长,从鼻翼直通到胃里,直至抵达心灵深处,滋生出说不出的幸福感。

如今,炸油煎馃的小摊在城市里已不常见,通常只有在小镇的小巷弄堂或是车站的拐角处,才会惊喜地碰见。但我喜欢在浅浅的秋光里寻找往昔的味道,如同油煎馃带给我一以贯之的好感。

此刻,我愿和你一起,去寻找那样的味道,它会让时光不老。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