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游白水漈
发布时间:2024-12-03 09:17:29

蒋念文

立冬已过,午后的暖阳温柔地洒在我的脸上,仿佛是大自然对我的邀请。于是,我习惯性地踏上了一段短途的旅程,前往那并不遥远的永宁古道。

骑行十几分钟,便能抵达那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

永宁古道,仿佛人生的缩影,从山脚到山巅,三段路程,三重境界。山脚之下,是一段少年的欢愉,石阶百步,娃娃们嬉戏而上,转眼间便到了白水漈瀑布前。瀑布如白练,飘洒而下,孩子们则更偏爱那座朱自清纪念馆,那里有花花草草陪伴,坐在石墩石椅上,背靠瀑布,面朝山下,尘世繁华尽收眼底。远处高楼林立,高架桥上动车呼啸而过,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交响。

再往前行,瀑布的气势让人心生敬畏。那“白带”般的流水,飘拂而下,带来无尽的震撼。我不禁驻足,仰望这大自然的杰作。

为何称之为白水漈?从《朱自清纪念馆碑志》中我得知,原来1923年,朱自清先生曾游历此地,并撰文《白水漈》。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水漈瀑布的独特景象: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

“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

“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缩回来了。”

……

在他的笔下,白水漈瀑布仿佛有了生命,那“白光”与“飞烟”的交织,正是大自然最真挚的馈赠。

文中用了“太薄”“太细”“飞烟”“影子”等词语,可见,朱自清游览的时候,瀑布水量并不大,或者刚好是枯水期。今天则不一样,在山门口,就听见“哗哗哗”喧闹的声音,水势、水量都比较大。

哗哗的水声充塞耳朵,让人感受到一丝闹腾。但别过瀑布,再往上走数十步,便有一座凉亭静然伫立,上书“自清亭”。在这里,瀑布的喧闹仿佛被隔绝,白水漈瀑布如同一道天幕,将“城世”与“山世”分隔开来。许多人至此便满足了,完成了第一境界,网红打卡之后,便不愿再前行。

然而,对于热爱健身的我来说,这只是旅程的开始。石阶愈发陡峭,茂林修竹间,阴凉寒气袭人。略过罗汉寺,年轻人健力,抬脚两三百步,便到了一段舒缓的路。这里仿佛被神笔于半山腰上划了一道,往下一看,山涧有水库掩映山景,水质泛绿泛白,蓄势待发,正是白水瀑布的原动力。怪不得现在的白水漈瀑布不那么“单薄”了。

在我渐感体力不支的时候,迎来了一段平路。山路悠悠,我一边走一边观赏沿路的风景。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老天爷精明得很,先要你付出努力,再给你以奖赏。

舒缓悠扬之后,便是较为陡峭的石阶路。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有的人选择打道回府,折回原路;有的人选择依然前行,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百来步陡峭石阶之后,又迎来一段平缓之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天地宽阔,麻山水库赫然在目,鸡犬之声相闻,百年麻山禅寺传来木鱼声。小村静穆,世界安详,仿佛仙境一般。

长者告诉我,山村常住人口稀少,多为养老人士,他们在这里颐养天年,感受天地境界。水漈、水库,一路有水相伴,多了一份灵气。

山下那里有粮田、高楼和高铁;而越往山里走,越能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安详。如果由上而下走,那么瀑布就是一个布幕,掀开它,便进入了繁华的都市。

上山一个小时,下山半个小时,两个小时的爬山活动圆满结束。回望这段旅程,我仿佛经历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少年的欢愉、青年的拼搏和中老年的宁静。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感恩。

正如丰子恺所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此言得之,我亦深以为然。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