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汾口”地名源流考述(上)
发布时间:2024-12-26 10:11:51

●余利归

汾口,作为一个地名,从时间和空间上来分,是可以有多种理解的。按照时空的变化来划分,至少可从汾口村、汾口乡、汾口区、汾口镇四个层面或维度来解析这个地名的源流出处。

汾口村

汾口村有行政村与自然村之分。

汾口作为地名,始于汾口自然村。汾口自然村居住的主要是余氏和方氏,查其宗谱,汾口原为“昏口”,大约在清末民初改为“汾口”。

《璜【王堂】余氏宗谱》有昏口世系。据宗谱记载,文二公余栋于元朝至正年间由大屋基(大福基)分居汪墅(畹墅)。余栋生节甫,节甫生添丁、添鼎、多益。余多益,由畹墅分居昏口,为昏口余氏始祖,推算时间大约在明朝早期。

中洲樟村《璋川方氏宗谱》有汾口村方氏内容记载。本谱记载,方学周由遂东湖村(遂安四都)贸迁昏口。据世系及《续修鑑湖方君旦翁谱后传(学周公传)》,学周,字君旦,生于明朝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由遂之东南乡湖村贸迁于昏口之衢,久之卜居于此。由此可见,方学周是在明末清初到昏口做生意,昏口当时己是商贸集镇。另外,咸丰四年《鑑湖于九方公小传》载,学周公由城东南湖村迁于水北昏口镇。

为什么旧时叫“昏口”?

与汾口村相邻的有个昆村,俗称“竹蓬窠里”,居住的是由宋京村迁居而来的余氏。宋京村《松林余氏宗谱》之《侯选员外郎良辅公迁居昆村记》中有文字记载:“松林而北七八里许,地名昏口。余沐,字良辅,饶于资,于此置庄收赋。此地地形纵横清朗,前则土名‘昏塘’,源远流长,后则平岗叠障,地名‘昏口’,阨塞形胜,溪河环抱,缠绕左右,虎伏龙骧,幽谷曲隈,罗列如画。沐公心爱,构宅于此,以昏口、昏塘之昏音韵近昆,而名宅为昆村。”世系载,余沐,成化丙午年生,嘉靖己未年卒。由此可见,余沐迁居昆村(汾口),迟于余多益,早于方学周。迁居昆村记,还说明了昏口的由来,是处于昏塘源口。

昏塘源一直沿用,《璜【王堂】余氏宗谱》记载,畹墅节烈坊余祥薰父亲余日孙葬昏塘源上毛墩坞口。

“昏口”改为“汾口”的时间,没有看到确切记载。民国十九年《遂安县志》中有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选举成立城乡议事会、董事会,全县划为十二区,汾口区为其一。这是目前所见最早“汾口”这个地名的记载。民国之后“昏口”多作“汾口”。

关于“汾口”这个地名的记载,在民国的一些资料中常见。

《璋川方氏宗谱》有民国十三年《方斐政公传》载:方公斐政,讳启策,世居汾口镇,以农为业。民国十三年《昏口八景诗记》:遂邑上游四十里许,有昏口地点素称为镇,今又曰区。由此又可见,清朝咸丰间,昏口称镇,民国初已改称汾口镇。

民国十五年《璜【王堂】余氏宗谱》卷廿四人物传多用汾口。如《斗轩公传》载,荣(云)光,字斗轩,父贡生寿礽,学名大川,同胞三昆玉于汾口开有茶庄兼设店铺。《赞轩公传》载,(畹墅村)荣(云)统,字赞轩。时公家汾镇开有茶庄兼设店铺,上进之志遂灰于忙碌之心。汾镇为羁旅通途,府县力托调和矛盾。宣统辛亥革命后,改建民国,命四乡皆立议会,汾口区推其为乡董,共十二区而七区办理清乡有功,公得奖赏。

自然村是人口聚落,行政村是我国最基层的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自然村人口有多有少,相互之间有近有远。行政村作为具有管理职能的组织,可包括一个自然村,也可能包括几个自然村。就汾口村而言,汾口公社时期,与畹墅畈、昆村一起属畹墅大队。现在的汾口行政村由大福基、畹墅、汾口、昆村、狮朝、李家源、湖川塘七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汾口乡(公社、镇)

现在,我国行政区划由省级、市级、县级、乡级行政区组成。乡级行政区为我国四级行政区。我县包括镇、乡。镇、乡的区别主要是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镇的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乡以农业人口为主,镇的集镇规模较大,工商服务业比例较高,乡的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汾口乡的历史沿革大致如下:

遂安县时期,汾口乡的行政区划,最开始应该是属于古城里。南宋时期实行乡里制,到元明时期,遂安县分为六乡,十至十四都属龙津乡,下辖永昌、明霞、清化、古城、奉先五里。有资料记载,中洲为明霞里,界川为清化里,仙居一带为永昌里。而龙川十五都部分为新安乡唐化里。郑家村《川南郑氏宗谱》和石家井头村《汪氏宗谱》,舒翠、田畈里村一带为古城畈,推测十二都大致属古城里。

清朝雍正六年改都为乡,改图为庄,全县十八乡,十二都为积善乡。

宣统二年(1910年),选举成立城乡议事会、董事会,遂安划分为城区、东亭、安阳、大墅、杨村、夏洲、横沿、汾口、中洲、鲁村、霞社、郭村十二区。汾口区十四都界顶郑家人郑占元任议长,十二都畹墅人余荣道(宗谱是荣统)任乡董。汾口村为区驻地。

民国四年改区为六,曰城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西北区。民国十七年,施行村里制,区仍其旧。西区,十都一图、二图、三图,十二都一图、二图、三图、四图,十三都一至四图,十四都一图。汾口属西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有地图为二十五年),全县编为五区一镇十九乡。一区辖汾口、水南、武强乡(今中洲镇)。民国三十四年十月月,各区署裁撤,二十乡镇建制沿袭至解放。

1949年5月遂安解放,分设五区,乡镇不变。12月增划为六区,第一区署址汾口。

1950年8月划建小乡,汾口乡划为汾口、仙川、下坑(霞源)乡。

1956年4月,遂安县由六十一乡镇划为五区二十四乡一镇。仙川、霞源、汾口乡合并为汾口乡,直到1958年10月两县合并。

1958年10月,淳、遂两县合并,适逢公社化,撤销区级建制,联乡办社。全县建茶园、威坪联社和三十一个人民公社。

区级汾口公社建于1958年11月。1958年10月,水南、叶村、汾口、茅坪乡并建为红旗公社,11月改称汾口公社。1959年5月公社规模调整,余家公社并入汾口公社。公社下设汾口管理区(乡级)。

乡级汾口公社则建于1961年。1961年8月恢复区级建制,全县设里商、青溪、临岐、唐村、汾口、大墅、郭村、梓桐八个区,并以管理区为基础建立公社。汾口管理区为汾口公社。至1981年3月,郑家公社分建为杨旗坦镇和龙门公社,撤销郑家公社。杨旗坦、新民、舒翠、田畈里划归杨旗坦镇。

1984年3月恢复乡人民政府,汾口公社改为汾口乡。

1992年5月,杨旗坦镇、汾口乡、龙川乡、界川乡合并为汾口镇。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梁津玥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