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春天,江南多烟雨。
烟雨多了,那开在雨中的伞,也就多了。
以前,淳安人雨天出门戴大箸帽,或撑油纸伞。
那时的油纸伞多为本地制作,当时的贺城、狮城油纸伞作坊很多。做油纸伞是门精细的工艺活,制作复杂,工序繁多。制伞的师傅们只要寥寥几笔,伞面上的树木山水、花卉虫鸟就十分逼真地呈现出来,色彩艳丽,令人喜爱。原狮城直街上,就有一家祖传的魏记油纸伞作坊,制作的伞远近闻名,享有盛誉。
一把普通的油纸伞由伞柄、把手、伞骨、伞骨托、伞骨托盘、伞顶和伞面等部分组成,主要材料为毛竹、绵纸、外加杂木等。在制作过程中,制伞师傅先将毛竹剖成扁细的小条儿做伞骨;取粗细适宜的竹竿做伞柄;用杂木做伞骨托、伞骨托盘、把手和伞顶;用绵纸糊蒙伞面等。伞骨制好后,用洋袜线缠绕一根根伞骨,每根伞骨均匀地缠上七至八道,使一根根零散的伞骨连为一体。然后将伞骨下端依次插入伞骨托里,上端依次插入伞骨托盘里,再把上下伞骨用头发线(一种用长头发打成的细线,用此线不易霉烂)与伞骨托、伞骨托盘绑扎起来,使之成伞面形状。
伞架扎好后,即可糊蒙伞面了。伞面是用绵纸做成,将整刀的绵纸裁剪成一张张上窄下宽的形状(即伞撑开时四根伞骨的宽度)备用。绵纸糊蒙伞面前,必须事先备好野生柿(也叫“鸟柿”)汁液,用于浸漆绵纸。野生柿生长在深山里,待即将成熟时摘来,捣碎后榨出汁液(不兑一点水)。绵纸浸过汁液后,再一张张用刷子小心地糊蒙在伞面上。整把伞糊好后,先让其阴干,等干燥后再往伞面上画画、写字、刷桐油。刷伞的桐油需熬煎过,熬煎桐油是关键的一环,不能熬煎得太老,太老了绵纸会发脆,太嫩了绵纸会发黏,要恰到好处。伞面刷过桐油后,再插入伞柄,嵌上伞柄把手,一把油纸伞基本完工。
制伞师傅还兼修补雨伞。过去,雨伞破了个洞,人们舍不得丢掉,就会请制伞师傅修补。师傅用粉笔在破洞处画个圈,将大于破洞的绵纸浸过野生柿汁液贴上,用刷子轻刷几遍,待阴干燥后再刷上桐油即可。
如今,油纸伞已被绸布伞、折叠伞所代替,几乎看不到油纸伞了,制油纸伞的手艺濒临失传。
油纸伞不仅制做工艺有讲究,而且撑油纸伞还有些习俗上的讲究,如原遂安地区的人带雨伞出门,不撑时夹在腋下,不能伞柄朝前,一定要伞头朝前;撑到别人家,收起雨伞必须伞柄朝下竖立于壁角,千万不能伞柄朝上,否则,视为报丧的标志,那是会犯忌讳的。而原老淳安地区则无此习俗。(来源《淳安传统技艺卷》)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吴若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