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文|孤岛
“你的笔名为什么叫孤岛?”
三十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粉丝,或写信和微信询问,或面询或在我的文艺讲座上直接向我提问,像探究阿里巴巴的藏金窟一样探究我笔名的起因。有人认为与“千岛湖”有关;有人猜想与大诗人“北岛”有关;有人认为起因于抗战时期上海的“孤岛文学”;还有人将它与约翰·多思、海明威的人生格言联系起来。约翰·多思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而海明威则对“孤岛”阐释:“……一个人既是而又不是孤岛,有时他必须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孤岛,然后才能成为陆地的一部分。”
而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从千岛湖里长出来的一个超然之岛。
我出生在千岛湖上游武强溪畔的双许村,这个村的上半村叫双溪,下半村叫许家。那时,千岛湖还叫新安江水库。我生在水乡却忌水,小时候还很爱玩水,两次被滚滚的河水淹没,差点葬身武强溪。
我喝着新安江的水也就是千岛湖上游的水长大的,我的血液里奔腾着武强溪的激情与理想,流淌着千岛湖的诗情和画意。一千多年前,我的李氏本家李白云游至此,有诗赞新安江: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十七岁那年,考上大学的我,第一次从汾口赴县城排岭接受高考体检。从汾口坐船到县城,湖上漂流四个多小时的时光。船在碧波荡漾的水上移动,在青青的山岛与山岛之间悠悠穿行,不断地前进,绿色锦缎的湖面被撕开一个裂口,水波纷纷碎成洁白的浪花,一群群哗啦啦地往后退去,卷起一簇簇雪花……
而在拥挤、嘈杂,布满生活气息的船舱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各式各样的土款衣裤,操着音调不同的淳安县各地方言。船最终靠在排岭大码头,一时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喧闹之极。
从此,我赴省城上学,每年的寒暑假回故乡,往返都是坐客船。
1987年,读杭大中文系二年级的我与经济系二年级的凌公平共同策划组织章玫平、程雷生、王健美等杭大淳籍学生,为着偏僻而不为人知的故乡淳安,为着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为着这个从县城排岭坐长途车需要耗费六七个小时才能到地区首府也是省府杭州的穷乡僻壤,我们这些穷大学生自己掏钱和筹资办起了一本油印刊物《千岛湖》,最先以文字的形式在社会上公开启用“千岛湖”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以郭沫若“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的诗句作为《千岛湖》的创刊宣言。我们开始撰写和约写有关千岛湖的诗文和千岛湖的历史名人——散文家皇甫湜、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起义军首领陈硕真、理学家和新安学派代表人朱熹、大学者方逢辰、起义军领袖方腊、三朝宰相商辂、大清官海瑞……还约写淳安的民间故事传说等等,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刻蜡板、油印、装订,邮寄到全国各地的淳安籍名人、方家手里……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有了诗人的冲动,开始蘸着千岛湖的一湖深情,以诗歌和散文创作踏进了杭大晨钟诗社、杭大中文系初阳文学社、著名诗人汪静之和冯雪峰等人创建的湖畔诗社,一步步走向诗坛和文坛……即使我大学毕业自愿支边到了大西北新疆,心里依然怀揣着千岛湖的乡愁、一个淳安人的家国情怀,以赤诚之笔书写祖国、新疆和故乡,讴歌真善美,贬斥假丑恶。
记得,在2004年于乌鲁木齐的一次千岛湖乡友聚会上,我突发奇想,倡议成立了新疆淳安籍同乡联谊会,并兼任秘书长,在边陲之地播撒千岛湖的乡里乡情和湖光山色。
是的,千岛湖是一座湖,有一潭碧波荡漾的绿水,更站立着数不清的人文岛屿:梅峰岛、龙山岛、猴岛、孔雀岛、神龙岛、锁岛、钱币岛……共1078个岛,那我就将自己当做千岛湖的第1079个岛吧,一座能走能飞、有爱心能思考的人文超然之岛。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汪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