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徐建仁
遂安(新定)故城到底在哪里?
这是当地百姓和众多地方史志爱好者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不同历史时期的县志,对这座古城的记载各不相同。《遂安县志》中有“县治旧在木连村溪北,唐武德四年迁狮城,故城废而址存”的有关记载,据此推测,遂安(新定)县治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贺齐建县始,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迁五狮山麓之狮城,历时四百一十三年,一直在木连村溪北。可是,民国十九年修编的《遂安县志》中,遂安(新定)故城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故城废而址存,按址今亦无考”。
(一)
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吴孙权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平定黟歙,分别将歙之东叶乡、歙之南武强两乡改置为始新、新定二县,即为后来的淳安、遂安二县。新定县治设在武强乡木连村溪北,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遂安县,义取“顺利安定”,以示当时全国统一之意。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遂安县城由木连村溪北迁到五狮山麓,就是为后人所熟知的狮城。
木连村溪北作为新定县治,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六个朝代,历时四百一十三年。四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不算短。可关于新定故城的资料,却少之又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遂安县志》的记载,木连古村成了迄今为止确定新定故城方位最为关键的参照系。但木连古村在旧县志中也只是一个符号。关于它的地理位置,没有明确的记载。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文史爱好者一度认为木连古村是现在的姜家镇木旺村。直到1986年人们在《康塘洪氏宗谱》中发现洪绍公墓图,明确标注了“木连村”位置,木连村就是木旺村的说法不攻自破。
根据《康塘洪氏宗谱》洪绍公墓图中的标注和清乾隆三十三年《龙峰徐氏宗谱》里居图中标注的洪家方位,以及光绪十九年《严陵洪氏宗谱》中记载的“丫峰麓下随基址,询木连村在此间”始祖诗,可以推断,木连古村应该位于状元峰(丫峰)下,即现在中洲镇徐家村所在位置。另外,根据《遂安县志》中“县治旧在木连村溪北”的记载,基本可以确定遂安(新定)故城大致范围,应该位于现中洲镇徐家村附近的遂安十二都和十三都之间,即民国时期遂安县龙津乡范围内。
(二)
贺齐为何在木连村溪北设置县城,已找不到任何相关正式的文字记载。从贺齐建县的历史背景分析,或许能发现一些端倪。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东吴孙权,为巩固长江以南的后方势力,分遣周瑜、黄盖、贺齐诸将征伐山越。山越是汉代对百越族人的称呼,主要分布于会稽郡、鄱阳郡、丹阳郡、豫章郡等东吴的十三个郡和曹魏的庐江郡。山越民风彪悍,尚武习战,依山阻险,不纳王租,对东吴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
在东吴诸郡中,丹阳郡是山越的活动中心,尤以黟县、歙县为甚。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讨伐丹阳郡黟歙二县。据史料记载,贺齐会稽山阴人,深有谋略,英勇善战,率军征讨,彻底平定黟歙山越。为巩固黟、歙两县政权,贺齐上表分歙之东乡新定里叶乡为始新县、歙之南乡武强乡为新定县。
新建县城,选址甚为关键。从地图上看,武强山木连村溪北,位于新定县域最西部,与休宁县、歙县相邻。贺齐为何将新定县城选在县域最西部的山野之地,而未选在县域的中心地带。我想,当时建县之初,山越虽平,但局势并不安定。新定县由歙县划出,若新建县城选在县域的中心地带,反而远离了原先歙县政权中心,难以掌控。
而且木连村位于现中洲镇与汾口镇交界,狮山与象山对峙的武强溪水口,往上是两山夹水,流域狭长,地势险要,往下是平坦的田畈,沿武强溪可直达始新县。在此处建县城,在局势不稳定的时候,进可攻,退可守——进,可沿着武强溪直抵始新县;退,可沿武强溪进入山野之中,翻过白际山脉可以抵达休宁县、黎阳县和歙县。
在社会动荡,局势不稳,战事频繁年代,选择与休宁县、歙县相邻的武强山木连村溪北为新定县城,应是不二选择。
(三)
遂安(新定)故城“县旧治在木连村溪北”,这也只是一个大致方位。木连村溪北,究竟在何处,也一直没有定论。目前,比较为大家所认可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在汾口镇仙居村至石畈村一带,另一种认为是在汾口镇舒翠村一带。
仙居石畈说,主要是依据《康塘洪氏宗谱》中的洪绍公墓图。洪绍公墓图上,详细标注了遂安旧县基、茅山下、洪山宝塔、龙翔寺、文昌阁等,汾口中学余名声和詹建功老师依据墓图,进行了实地考察,认定遂安古县城在仙居、下童家坞与石畈一带。
汾口舒翠说,主要是在前一种说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考证和延伸。文史爱好者余利归和余书旗认为,根据旧志,宋代以前的遂安龙津乡下辖永昌、明霞、清化、古城、奉先五里。虽然无法确定古城里具体在哪里,但通过宗谱资料可以明确,中洲、叶村、仙居、寺下一带属于永昌里,而不是古城里。而在《遂安县志》有在水堆里(舒翠村)建有古城小学的记载,在郑氏、汪氏宗谱里,也有将水碓里(舒翠村)一带称为古城畈的记录。同时,他们认为,宗谱墓图多采取透视画法,近大远小,近详远略,近实远虚,把远处的景观和历史信息收缩在一个空间里,假如以平面图展开,向东延伸,洪绍墓图中遂安旧县基就在舒翠村一带。此外,水碓古文化遗址,位于汾口镇水碓村(舒翠村)西北侧,属春秋战国至晋时的文化遗址。在时间上,与遂安(新定)故城存在对应关系。综合以上信息,他们认为遂安旧县基在汾口镇舒翠村一带。
(四)
仙居石畈说和汾口舒翠说,各有其合理性,但也都缺乏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更多的是一种推测,无法让人完全信服。正是因为故城位置的不确定性,又为它的存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以上两种说法,都基于一个共同的依据,就是将木连村溪认定为是现在的武强溪。事实上,现在的徐家村自古有一条穿村而过的凤溪(乘凤源)。《龙峰徐氏宗谱》里居图中标注的洪家就是在状元峰与凤溪之间。如果木连村就是里居图中洪家所在的方位,那溪北就是现在的月山底、湖田里、杨村郑家、三幢屋里自然村及徐家村北半村。按旧志“县治旧在木连村溪北”的记载,这些村庄所在的位置就是新定故城所在的位置。
我这样的推断,也并不是凭空推测。除了县志“县治旧在木连村溪北”记载外,以下几点理由或许可以支撑我的观点。
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地方处于“狮象守门”的出口,视野开阔,背靠狮山,面朝状元峰,武强溪、凤溪分别从中洲和叶村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流入,在金山山麓处交汇,似金腰带环绕,又似天然的护城河,可以说是狮山拥其后,龙峰立其前,武强、凤溪襟带左右,非常符合过去选址“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要求。从地形上来看,也与徽州歙县古城地形非常相似。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冷兵器时代,选址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天然屏障。前文也提到,此处建县城,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建在一马平川的田畈之中,城就成了孤城,退无可退,守无可守。而且无论是仙居石畈还是汾口舒翠都是田畈沃野,历时上也曾多次发生武强溪洪灾,淹没良田房舍。贺齐作为行伍出生而又身经百战的明威将军,自然会考虑其中因素。
从地域面积来看,或许会认为凤溪(乘凤源)是一条支流,溪北并不开阔,建立县治应该不太可能。但我们不能用现代眼光去看古代县城。我无法查到当时建县时的人口或县城规模。但根据睦州司马沈成福在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议移州治疏略》中所写:“州城(指贺城)纵横才百余步,城内唯有仓库、刺史宅、曹司官宅,自司马以下及百姓沿江居住,城内更无营立之所……”可知即使是历经四百余年的州治所在地,面积都不大,按这个规模,凤溪(乘风源)北足够建城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也无更多的实证资料,只是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做一些自己的推断。不论正确与否,权当做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遂安古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历史。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