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父母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2025-05-06 09:26:09

●梅羽飞

打记事起,就觉得自己的父母属于特别能干事的那种,他们一直在工作,又在工作之余折腾着他们的小副业。后来懂事了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家里孩子多,父母又想尽可能地给我们好的生活,所以才会一边工作还要一边想法子挣钱,个中的辛苦与酸楚,却不曾吐露过。

卖橘子

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其实淮南这个地方并不产橘。我刚上小学,大冷天父亲骑着摩托车,去长丰县进橘子到淮南卖。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橘子,新鲜的、绿色的、清香的、表皮带着肌理,剥开一颗尝了尝,真酸,酸得一张脸瞬间皱成了一个包子。这跟书里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啊,书上的橘子是黄澄澄的,味道是酸甜的,但橘香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物以稀为贵,父亲贩运来的橘子在北方冬天街头上大概是除了苹果以外的水果,矿上的工友工资大多不低,一是尝鲜,二是看在父亲的面子上,都会买上几斤。父亲的第一批橘子在极短的时间售买一空,小赚了一笔,这让父亲干劲更足了,连本带利,又去长丰进了第二批橘子。

然后,就惨遭“滑铁卢”——橘子虽占了新奇,但味道还是酸了些。一堆橘子过了一个礼拜后还是一堆橘子,数量上没什么变化,但颜色开始发生了改变,由绿慢慢转黄,再然后,开始腐烂了。我跟弟弟从最开始的每天回家挑变软变黄的橘子吃,到后面挑变黄变烂的橘子扔。因橘子吃多了,弟弟差点变成了小黄人。

种蘑菇

北方的冬天,蔬菜单一,大多是白菜、萝卜、土豆之类的,母亲听说,有的地方种蘑菇挺好,大冬天涮个锅子炖个白菜,既鲜又好吃。于是母亲就跟父亲合计,父亲也觉得这个事能干,虽然在卖橘子的事情上父亲小小的挫折了一把,但并没有将他做生意的信念打倒。

父母将本就不太宽敞的房子又腾出了一小间,改造成菇房,五百个菌棒错落有致地放好,然后严格按照时间给菌棒喷水,看着乳白的菌丝慢慢充盈菌棒。不知道是哪一天,蘑菇开始探出了小小的脑袋,这让我和弟弟都觉得非常神奇。蘑菇的颜色从最开始的深灰色到慢慢变得浅淡,小小一朵最后长成大大一捧,就到了采摘时节。一家子齐心协力将第一茬蘑菇摘下全部送到批发市场,基本上菌棒的本钱就回来了。

菌丝还在继续成长,第二茬、第三茬……快到春节的时候,母亲将最后一批蘑菇采摘之后,父亲将菌棒从架子上取下,全部放到菜园地里做为肥料。第二年春天,几场春雨过后,菜园里又长了许多蘑菇。

卖鸡架

矿上效益一年年变差,母亲在第一批下岗潮来的时候下岗了,也许是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母亲倒没有沮丧,在家里种菜补贴家用。但随着我跟弟弟从小学升初中,家里的开支明显增多了,母亲想着要不要再种点蘑菇补贴家用,但提供菌棒的师傅告诉母亲,一是现在不是种蘑菇的季节,二是种蘑菇的人多了,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母亲有点沮丧,几天后,放学回来,发现家里多了一辆二手的三轮车,母亲不在家,父亲说母亲去市里进货了,我跟弟弟一脸疑惑,父亲没有解惑,只说等母亲回来我们就知道了。

傍晚的时候,我跟弟弟在家做作业,远远听到父亲跟母亲说话的声音,去开院门,只见三轮车里厚厚的被子包裹着很多东西,父亲将车子刹好,打开棉被,一箱箱的冻货被搬了下来,有鸡架、鸡腿、鸡脚,还有鸡皮、鸡肉、鸡骨头。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趁着还没到上班时间,将一车的货帮母亲送到街上去。生意比想象的好,母亲一周赚的钱,抵得上父亲小半个月的工资。家里卖冻货的生意一直持续到我读高中。

榨油

读高中时就开始住校了,有一次周末回来,发现父母将家里靠院墙的那个小房间从外面开了个门,还搭了个篷,问了才知道,父亲跟一个朋友打算在家里搞个榨油厂。后来才知道是母亲有一次去进货,自己骑三轮车回来,差点掉沟里,把父亲吓个半死,再不让母亲干这个生意了。

正好有相熟的朋友打算做榨油厂,父亲就把这个生意落在了自己家。榨油厂开起来后,机器轰鸣,烘炒过的米糠倒进榨油机后,散发着浓烈香味的油饼从机器里出来,再进入下个环节,清亮的米糠油浸出。父亲榨油厂的米糠油只是色拉油的原料,这些原料会被附近的油厂统一收购。

榨油机器只要打开,除非停电或者机器坏了,都不能停的,父亲跟他的合伙人二十四小时轮班倒。父亲除了在榨油上帮忙还要上班,父亲上班的时候就是母亲顶上,经常看到父母亲一头一脸的灰,有时候他们倒在油饼上呼呼大睡。

父母用他们的勤劳与辛苦,让我和弟弟没有在经济上觉得困苦过。用母亲的话说,她没读过书是个睁眼瞎,她哪怕再苦再累也希望我跟弟弟好好读书。她朴素的愿望,从来都只是简单地希望我们过得好一些。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