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王丰
苇岸《土地上的事情》这样写“立夏”:“麦子已经抽穗了,麦芒耸立着,剑拔弩张的样子,但剥开,尚未形成麦粒,空的。听到了远处‘四声杜鹃’的声音。树木的叶子已充分舒展开来,绿色也由浅绿、新绿向深绿和墨绿过渡。洋槐花已开放约十天,似盛期已过,叶子已遮掩了花。农民正在麦田拔一种类似野花的草,水也刚浇过。依然是喜鹊。飞过两只乌鸦。”
这是北方昌平的“立夏”。
江南我家乡的“立夏”,大地上的事情更热烈,更闹猛——燕子来了,衔泥筑巢;青蛙出土,田野里蛙声一片。
立夏,在每年的5月5日前后,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立夏后气温明显上升,雷雨天气逐渐增多。经过一个春天的孕育与生长,植物均已长大并渐渐进入旺盛生长期。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翻松泥土,乡间田埂上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立夏在四月天里,四月天是最难做的:“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种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女子要晴天。”这歌谣概述到位。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
立夏这天,家乡人也吃鸡蛋,至于秤人确实是没有见过。
家乡“立夏饭”是吃炒面,家家户户都炒,或中午或晚上。
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面,磨麦为粉也。凡以麦粉制成之食品,皆曰面食。而世俗则以面粉制成细缕者,始谓之面。”
有介绍说,立夏吃炒面的习俗源于晋代,祖先从北方搬迁至南方,为纪念北方麦收后的喜庆尝新,并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祖先是从山西太原老槐树下迁徙而来的,立夏吃炒面有渊源。
家乡立夏天炒面用的是头遍麦粉,白得耀眼。村里人平常里都吃赤粉(麸皮磨在一起),赤粉与咖啡同色。村里某人皮肤黧黑,大家就“赤粉馃,赤粉馃”地叫。缺粮的年代,麸皮是好东西。
平常日子吃面条用手擀,家乡叫“开面汤”,烧面条叫“煮面汤”。“煮面汤”的餐数也不多,炒面就更少。家里炒一回面,母亲兜一碗给我,轻声叮嘱:别捧到门外去吃,人家要讲的。
“人家要讲的”内涵是别人见你吃炒面,猜测你家里粮食多,他心里就不太平衡。有的吃也不荣光。
立夏那天,炒面是可以大胆捧到大门口去吃的,母亲不会叮嘱避人吃炒面,你一碗我一碗,大家都“足食”着。
立夏,拔来山上小竹笋,剥壳,拍碎,切段炒入面。亦有用佛豆、豌豆入面炒的。
立夏村里人不用“面汤管”(擀面杖)开面,而都要去绞面(老家叫绕面)来炒。机器绞面粗细均匀,一根一根清清爽爽。
整个村子只有立荣家里一台绞面机。立荣一家原来在老威坪街上开面馆,新安江水库淹没了威坪,他们后靠迁到我们村。
绞一斤粉的面,收五分绞面钱。
总在每年立夏的头天,母亲就畚了麦粉,拿来竹筛叫我去立荣家绞面。这两天里,立荣家那台绞面机没日没夜地转,立荣的母亲没日没夜地站在绞面机前调试。
我年少力不足,每次都是立荣母亲给我拌粉、摇机器。“吱嘎、吱嘎”春蚕吐丝,一根根面条齐齐整整躺向面槽。
一年立夏,去立荣家绞好面,放在裤袋里的五分“角子”(钢镚)不见了,我急得哭起来。
“怎么啦?”
“角子丢掉了。”
“不哭不哭,这回不收你的角子,你也不要同家里人讲,以后要当心点,把角子放放好。”
立荣家的绞面机正对着他家园子,园子里有一棵香橼,立夏前后,一树白花盛开,满园香气氤氲。
如今,立夏前后,立荣家园中香橼依然不依不挠地一树白花盛开,满园香气氤氲。
立荣母亲已去世好几十年啦。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