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视窗 > 学生佳作
粽香四溢的明珠
发布时间:2025-06-04 08:46:06

  淳安县南山学校八(5)班  姚芷妍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各种传统节日如耀眼的明珠般,闪闪发光,拾起一颗,仿佛飘出了粽香,炊烟袅袅,龙舟也停靠在一边,这番场景不禁让我想到了端午节!

  一瞬间思绪和记忆都融进了粽叶里,眼前是粽叶、糯米、蜜枣、肉、板栗和慈祥的奶奶,她手中拿着粽叶,正在耐心地教我包粽子。突然间奶奶像是想起什么了一样,朝房间里走去,又眼带笑意,神秘兮兮地走出来,“特意为你准备的小粽叶!”

  奶奶递过来的粽叶,小小一片,犹如一片片翡翠,正好同我手那么大,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糯米放进去,放颗板栗再放一块小肉,捆上奶奶特意为我准备的彩绳,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宝宝一样,放在奶奶包的粽子边上,简直是妈妈和宝宝,我又不亦乐乎地包了几个,奶奶摸了摸我的头,把这些小小粽放进了蒸笼里:“你去看会儿龙舟,粽子一会儿就好。”

  此时屋外已经响起了热烈的呐喊声,我跑去湖边,人山人海,仿佛一堵围墙,怎么也进不去。这时姑父看到我,马上从人群中出来,把我抱起来,然后把我高高地举过头顶,让我坐在他的肩上,他的肩就如同一个宝座,我也从地上到天上了,放眼望去,隐隐约约看到龙舟驶来,我和姑父一起喊加油。龙舟终于在大家的鼓励下冲过了终点,一个壮汉站在龙舟上,用力地打鼓庆祝,头上的红头巾特别耀眼,他们互相拥抱,汗水流淌在他们脸上,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他们团结一心就值得成为耀眼的胜利者。

  姑父带着我回家,奶奶已经把粽子放在桌上了,我连忙解开那彩色的绳子,扒去“外衣”,露出了晶莹的粽肉,整间屋子都是香气,馋得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软糯的糯米配上奶奶家的土猪肉,唇齿留香,心亦生暖。我不停地吃,这种小粽子就是很适合我吃,我们吃着粽子,聊着龙舟赛,欢笑声充斥着整个屋子。

  如今每至端午,粽香总让我想起奶奶佝偻着腰教我包粽子的模样。她青筋蜿蜒如粽叶脉络的手,总能把粽叶折成最妥帖的棱角,而我的“小粽宝宝”却总在蒸笼里咧开嘴笑。她曾说:“粽叶要裹紧,米要压实,就像过日子,容不得半点松散。”如今方知,这不仅是包粽子的诀窍,更是她对生活的谆谆教诲。

  端午,我憧憬着为家人包好多好多的粽子,可当粽香再次漫过屋檐时,这颗关于端午的明珠是否还能在岁月里流转出同样的光?那些教我包粽的手,那些托我看龙舟的肩,是否也会化作粽叶上的纹路,永远藏在下一颗待拆的绳结里?

  点评:本篇习作以端午为经纬,将童稚记忆与文明传承织就成一幅温润的民俗长卷。小作者善用通感之笔,让“粽香”成为勾连时空的引线——既牵引出奶奶“青筋如粽脉”的双手、姑父“肩头成宝座”的守护,亦暗喻传统文化在血脉中的蜿蜒流淌。新增结尾的疑问句堪称神来之笔:“明珠是否流转光华”叩问传统存续之艰,“手与肩化入粽纹”则以具象意象隐喻生命与文明的共生,使具象记忆升华为永恒追问。此文如一枚碧玉粽子,剥开层层记忆,内里裹着童真、亲情与文明的微光,在“速食文化”的浪潮中,这般以稚嫩笔触守护传统的写作,尤为动人。

  (点评老师  余建彩)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