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小暑
发布时间:2025-07-08 08:52:00

文|王丰

“夏天的日子一连串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吱呀,吱呀,吱……”

每一次读张爱玲的文字,心里总涌上一股酸酸的滋味,上面这么一小段文字,就把夏天写成了朦朦胧胧的忧伤。唉,文字太好也伤人的。

小暑到了,知了出土羽化,爬上树,茂叶间“吱呀,吱呀,吱……”此起彼伏,夏天的热闹是离不开蝉的。

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7日或8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古人将小暑分为三侯:“一侯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这个节气大地上已不再有凉风吹拂,而是热风扑面;蟋蟀离开田野到屋宇庭院的墙脚处躲避;老鹰也避开温度高的地面到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了。小暑虽还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谷探头,田野稻花香。田间稻子扬花,耘田、追肥、治虫一件一件做过去,农人的愿望随着稻花的香而升腾。

小暑炎热,在无电风扇、空调的过去,百姓苦暑。《夏九九歌》里有很鲜活的描写:“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小暑后,家乡人的扇子就不离手了。一般老百姓用的是蒲叶扇、棕榈叶扇、麦杆扇;文人墨客用的是绸扇、折纸扇。前者用的是世情,后者用的是风雅。家乡的麦秆扇值得好好说说。麦收时,妇女摘下粗细均匀的麦秆苗,褪下麦子,放滚水里煮沸后晒干,扎成一支一支,趁空闲急急忙忙打(编)起麦秆辫来,再用针线将这些麦秆辫一圈一圈盘起来。盘上十二三圈,钉上竹扇柄,一把麦秆扇成了。姑娘用的麦秆扇还做出花来,用花线绣一团花,名扇花。那团花有:喜鹊登梅,蝴蝶恋花;有月季、荷花、兰花、桂花,牡丹。月季花绣得多,村子里门前屋后,随处可见月季花。绣好了花案,贴上玻璃纸,钉到扇子正中。

二十多年前,去道教胜地江西龙虎山玩。龙虎山山脚有一溜小摊贩,一位老婆婆,瘦瘦小小的身体,头上白发稀稀疏疏,坐在路边编棕榈叶扇子卖,她不吆喝,不拉客,低着头专心编着。我蹲下身,问:“这扇子怎么卖?”“十块一把,好点的十五块一把。”“买一把十五块的。”“好。十五块钱的结实。”

这把棕榈叶扇真耐用,二十多年了,棕榈叶扇还新鲜如初,一入夏我就拿出来扇,风柔柔而祛暑,心凉凉而神安。

左手一扇,右手一卷,一壶绿茶立边旁,扇摇摇,书读读,茶啜啜,不亦乐乎?

也不知编棕榈叶扇的婆婆还在不在人世?

小暑到,黄鳝壮。黄鳝味甘性温,可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极适合夏季食用,故而家乡人擅食之。家乡人吃鳝,以炒鳝段为主,做法如袁枚所记:“切鳝以寸为段,照煨鳗法煨之,或先用油炙,使坚,再以冬瓜、鲜笋、香蕈作配,微用酱水,重用姜汁。”

黄鳝喜欢躲藏在水沟石塝的小洞里,拿一根草茎或稻秆,伸在洞口抖动起来,嘴里发出“吱吁吱吁”之声,黄鳝听到声响便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慢慢移动草茎或稻秆,黄鳝跟着,等到它爬出一截,用泥鳅钳夹住它的三寸,一条肥硕的黄鳝被钓起。

这套钓黄鳝的方法,是我同村的嬉伴驼子“老狗桶”教我的。一个夏天,一家人炒鳝段吃了不少。

“老狗桶”死得早,死时才二十一岁,无儿无女的。

小暑年年会来,棕榈叶扇也会在年年暑日拿出来扇,但我吃不到钓起来的黄鳝已经有好多年,好多年了。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