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民间传说
甘蔗的别称及其他——遂安方言浅探(五)
发布时间:2025-07-17 09:29:27

●余书旗

方言很少能找到与普通话相对应的文字,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对应关系,就拿遂安方言对甘蔗的称呼来说,“光(近音)”与“梗”是两个读音完全不同的汉字,但指的却是同一种植物。

各地对甘蔗的称谓不尽相同,甘蔗的别称有薯蔗、糖蔗、黄皮果蔗、秀贵甘蔗、果蔗、紫叶蔗、黑皮果蔗、黑蔗等,而义乌方言则称其为糖梗。遂安方言有点另类,对甘蔗有三种称谓:细小的老品种称为甘蔗“光”;粗大的无论什么颜色都称其为紫蔗“光”;把一切品种的甘蔗都直接称为“光”。甘蔗一名是沿袭了大部分地区的叫法,紫蔗其名也许是其皮呈黑紫色而来,但称甘蔗为“光”是什么意思呢?

遂安方言称大部分植物的茎秆为“光”,比如说,除了甘蔗“光”还有玉米“光”、芦稷“光”、麻节“光”、葵花“光”、苕藤“光”、菜“光”等,总之,把很多植物的茎秆都列入了“光”的行列。至于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我们只能依据推理,而其跳跃式的表达所包含的意境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说某个家庭家底殷实,人们一般不是说他家如何有钱或如何富裕,而是说某某人家很“光”,称这家的主人为“光老倌”。

遂安方言还把“光”的寓意延伸到酒的质量层面,从虚到实,皆有所指。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人过年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酿米酒。米酒的种类很多,有夹糟泡、水酒、淀缸清、封缸酒等。夹糟泡和水酒的贮存时间不能太长,头年年底酿好,年后清明时节左右一般都会清坛了,但淀缸清和封缸酒可以贮存好几年,时间长了就会更加醇厚且酒味愈发浓烈,品尝过的人想夸张一番,一般会说:“好‘光’的,好‘光’的,这酒身份好。”但换作平时朋友一起小聚不会说得这么文雅,通常称烈性酒之味为“刹”“这酒好刹的”,刹,不好听,忌讳,因此,在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时,不能说这酒好“刹”,应该说好“光”。

“光”是遂安方言对甘蔗称谓的口头语,那甘蔗“光”、家境“光”、酒很“光”的书面称谓又是什么呢?说出来与“光”毫不相干,它便是“梗”。从字面上来看,甘蔗梗好理解,梗本来指的就是植物枝或茎,但后二者呢?

遂安方言中的酒很“梗”,指酒精度高、口感浓烈;而家底厚,指的是家庭财富积蓄雄厚、稳固,用“梗”强调其坚实、不易动摇的状态。“梗”古汉语有个意思是“强大,正直”,而遂安方言则将其核心义“强固”投射到饮食属性与经济属性,体现了方言独特的认知联想。

这类认知联想在吴语中并不鲜见,吴语中的“硬”就是一例:上海话“硬”可形容酒烈(“老酒硬来”),亦可指经济实力强(“钞票硬”),与遂安方言“梗”的引申逻辑高度相似。

遂安方言把石灰石称之为“灰梗石”,其原始意义可能是出于对石灰石不凡的功能而给予的赞赏,因为石灰石质地坚硬,是可用于建筑基础设施的上等材料,而更大的经济价值是还可以烧制石灰,石灰对传统农业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一种石材,有这么多的利用价值,身价倍增,当然“梗”了,便一改“灰料石”的俗名,一跃而跻身于“梗”字辈之列。甘蔗亦然,比之其他的植物茎秆,它的利用率无疑是最大的,遂安方言直接称其为“梗”,剔除了其名称的前缀,是对甘蔗有别于其他植物茎秆的高度概括。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梁津玥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