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鲁永筑
富文乡,古称“清平源”,正源源头是六联村。漠川村西面另有一条支流,叫“聚壁源”,源头是章坑村。
两源中间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峻岭,山麓之下有很多山坞,每个山坞都有人家,小小的村落散布其中。如东麓有大茅岭脚、小茅岭脚、何来坞、关南坞、何崇坞、潘家源、李家坞、宋家坞、前坑坞、汪家坞、石牛栏、寒石坑、茂山等,西麓有大章坑、小章坑、章坑口、瓦窑山、横坞、荷步坞、姜岭坞、石城塆口等。
这些村庄分别处于两条源的尽头,彼此间来往,如果从大路绕道漠川走,路程有四五十里。如果翻越何里塔抄近道,只有五六里,因此,两地的百姓就开通了何里塔古道。
从大章坑到六联,自石城塆入口。入塆不远处,有一处石城墙遗址。传说,北宋起义领袖方腊战败后途经这里,已经人疲马乏,就决定在半山坳里休整,为了防止追敌袭击,命兵士堆筑临时石墙加以防护,故名石城塆。
走上石城塆山冈来到何里塔。20世纪90年代,这里还有人家居住。过往行人,可向山民讨碗茶喝,顺便歇歇脚。
岭上到处都是茶园,下山的路上,枫香树众多。时至夏季,绿树成荫,待到深秋,漫山红叶,景色极美。岭脚是何来坞,出坞就是六联村。
20世纪中叶,有一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老邮递员,名叫胡樟胜,曾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接见。他背着一个大邮包,隔天一个来回,走的就是这条古道。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富文乡大章坑村的燕窝里曾有一窝土匪。这里有一个从建德逃窜过来的土匪头目王金基,他躲进了大章坑一个叫“燕窝里”的深山。1949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二师奉命进驻淳、遂两县,并派出一个排的兵力途经六联小毛岭,沿章坑古道,直插燕窝里,对这股土匪进行了围剿。
后记
古道悠悠,时光荏苒。每一条古道都有属于自己的繁华与落寞,每一条古道都承载着一方百姓的生活和梦想。至此,这30条古道的故事讲完了。那一路养目怡神的风景、神秘莫测的传说、耕作的农人和小村的炊烟,都随着文字镌刻在光阴的永恒中。
淳安历史悠久。根据五龙岛、高祭台、小塘坞等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表明,在新石器时期淳安就有人类活动。淳安与建德山水相依,应该属于“建德人”活动的同一区域。那么,这些远古智人所走的路,就是古道的雏形。
淳安古为山越之地,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秦汉时期属歙县的一部分。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击山越,分歙县东叶乡置始新县(淳安建县之始),分歙县南武强乡置新定县(后之遂安县);又析丹阳郡置新都郡,辖始新、新定、黎阳、休阳、黟、歙六县,以始新县治为郡治。这一时期,淳安陆路交通得以空前发展,上至黟、歙,下至富春,不仅疏通了水路,还开通了陆路。
淳安“环万山以为邑”,素有“千峰郡”之称。古代交通除了以徽港、东源港、遂安港交织而成的新安江主水道外,与外界的交流主要还是依赖翻山越岭的古道。
《明弘治徽州府志》载:“自睦州青溪县界至歙州皆鸟道萦纡。”说明古道之形成不仅时代较早,而且为数众多。
《清光绪淳安县志》载:“辽岭在县南七十里淳寿交界处,山高溪峻,悬崖绝壁,无路可通。成化间知府朱皑,通判刘永宽,修筑成坦途,有不可锥凿者,为桥以济之。”这说明古道不仅赖于民办,而且亦有官修。
据清光绪甲午年(1894)石印本《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记载,淳安县有干路4条,支路21条,总里程727.3千米;遂安县有干路6条,支路16条,总里程348.9千米。这1076.2千米的陆路,就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古道。
《清光绪淳安县志》疆域篇载:“盛朝陈常时夏,无此疆尔界,大一统也。然无分民有分上,故周礼封人造都邑之域,封其四疆,盖使各专其境内,以抚柔此民,如农之有畔,行无越,思齐其政而不易其宜,所以齐鲁接壤而崇义急功若截焉。淳之四际靡所不通,然当杂居齐齿,而邑人一望而可知,非独天性,亦地气使然也。志疆域。境以内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东至建德县界八十里,以铜官岭为界,自界至建德县八十六里。东南至寿昌县界七十五里,以辽岭为界,自界至寿昌县五十里。南至遂安县界四十三里,以安硎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里。西南至遂安县界二十里,以界首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三里。西至遂安县界七十三里,以杨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五里。西北至徽州府歙县界九十七里,以深渡为界,自界至歙县一百一十里。北至杭州府昌化界一百六十里,以审岭为界,自界至昌化县七十五里。东北至分水县界八十六里,以塔岭为界,自界至分水县六十里。自县至严州府,陆路一百四十里,水路一百六十里。至杭州府省城,四百六十里。至京师四千五百八十里。”
《民国遂安县志》载:“出东门,东行经十里铺(十里)、东亭镇(二十里)、范家(二十五里)、杏林桥(三十五里)、界首(四十里)入淳安界,为至淳安、建德大路。出南门,东行经末头(十里)、田蓝村(十五里)、岩村(二十里)、湖村(二十五里)、侯岭(三十里)、湖边(三十五里)入淳安界,为至港口大路。又从末头南行,经儒琅坑(十五里)、安阳镇(二十五里)、下栖梧(三十里)、陈家门里(四十五里)入寿昌界。又由山下(三十里)、经昌墅(三十五里)入淳安界。又出南门西南行,经笔架岭(十五里)、枫树岭(二十五里)、君石桥(三十五里)、衍昌(四十五里)、白马(六十五里)、周家桥(七十里)、界牌(八十里)入常山界。又出南门,经相猥公岭(十五里)、胡家(二十里)、三台村(二十五里)、陈家店(三十里)、茅坪(四十里)过猥岭入衢县界。出大西门,西北行,经黎墅(五里)、青石下(八里)、过回坂叶家,与北门大路合。出小西门,西南行,经沈家(三里)、堨下(五里)、富江村(十里)、斗角(十五里)、杨村(二十里)、铜山口(三十五里)、丰家源(五十里),入开化界。出北门,西北行,经大路口(十里)、过九门桥至百亩坂(二十五里)、蒋家村(三十里)、龙源村(四十里)、宋村(五十里)入开化界。又从百亩坂至横沿(三十里)、汾口(四十里)、龙门里(五十里)、界顶,入开化界,为至开化大路。又从汾口至石坂、仙居(四十五里)、徐家、叶村(六十里)、乘风源入开化界。又从汾口,经霞山头(四十五里)、中洲(五十五里)、余家(六十里)、太厦(八十里),过白际岭入休宁界。又从余家分支,经樟村(八十里)过界牌入歙县界。又从大路口直行,经霞社(二十里)、新桥(三十里)、马石桥(三十五里)、芳梧岭(四十里)、鲍家(六十里),过大连岭入休宁界。又从霞社直行,经方宅(三十里)、郭村(三十五里)、章村(四十里),过歙岭入歙县界。又出北门,北行,经龙源(五里)、双溪口(十五里)、孙家坞(二十里),过寨岭入淳安界。”
从这两篇志文中可以看出,淳遂两县的古道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华东地区电力严重缺乏的问题,国家选址在铜官峡建造新安江水电站。1958年9月21日,新安江水库正式蓄水。淳安、遂安两座县城、3个建制镇、44个乡、1377个自然村先后被淹没。水位108米以下的道路同时被淹。原有137千米的通车公路,仅剩下12千米的断头路。淳遂两县的乡民出行,除了依赖舟楫之外,水位108米以上的古道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古道受到淳遂两县人民的重视,古道沿途的村落,均有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至前夕,都要组织劳动力对古道进行砍劈修整,力求古道畅通无阻。
在之后六十余年的岁月里,淳安建设的重点一直放在交通上,投入的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60%左右。随着环湖公路、通村公路、省道、国道、高速、高铁等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曾经肩负着交通重任的古道,又一次退隐在人们的视线中。
时至今日,除了少数古道外,大多的古道已经荒芜。当然,一部分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古道,诸如茶山古道、大连岭古道、畏岭古道、凤凰山古道等,均得到了全线修复,并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古道,是旧时淳安与外界交流的生命线,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勤劳勇敢的淳安先民,为了拓展相对逼仄的生存空间,通过修建这些古道通州达府,开展经商贸易和文化交流,积极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为信息的畅通和财富的创造构建了无限的可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曾经繁荣了千百年的古道,其现实作用日渐减弱,那些古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们在大山里,远离了旅人的脚步声,被落叶和青苔覆盖……
然而,古道上曾经演绎过的故事,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它开在每一个有情怀的人的心里,是一种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梁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