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瓮桶船与葫笼
发布时间:2025-08-07 08:42:39

千岛湖形成以前,淳安人在溪潭里捕鱼很少用小舢板,多用竹排或瓮桶船,瓮桶船是淳安人的传统捕鱼工具。

瓮桶船用杉木打造,呈腰圆形,两头窄,中间宽,长约2.1米,两头宽约0.3米,中间宽约0.9米,两头舷板稍高,约0.5米,中间渐低,约0.45米,因其形似瓮桶又似小船,故称为瓮桶船。

用瓮桶船捕鱼的人出门,要有一副担子,一头是只大竹筐子,筐内依次叠放大中小几只木盘,木盘沿口上黏了一圈柔软的黄泥,黄泥上隔嵌着一根根短钓钩,钓钩系在长绳上,钩牢蚯蚓等诱饵,另一头是只瓮桶船,船里放一条矮板凳,两支小竹桨,一张低拦渔网,船舷中间的铁环扣上搁一把割藻草的长木柄刀,船头搁长柄的月牙齿形割刀(遇有藻草多的地方需先割掉一些,便于放钓钩或渔网)。挑瓮桶船的担子要用一条特制的扁担,挑筐子的一头与普通扁担无异,另一头镶嵌铁钩,刚好钩牢瓮桶船舷上的铁环扣。

瓮桶船挺会“欺负”人,不熟练的人一坐上去就会翻船。坐者需端坐在矮凳上,双腿张开撑牢船内两侧,身子须直,双眼平视,保持平衡,前进时双手划桨,放钓钩或放渔网时单手划桨,割藻时双手弃桨,轻松自如,灵活轻巧,在水面上悠哉游哉。

打造瓮桶船需请桶匠师傅,船匠师傅打不起来,需用老龄硬质燥杉木。桶师傅一归门,先做瓮桶船板。瓮桶船板分底板和舷板,底板长2.1米,需用锯解,舷板高约0.5米,低的仅0.45米,无须锯解,桶匠师傅只需用扁阔筋凿依大致的厚薄将粗杉木段依次劈开,再劈平、刨光滑即可。先做底板,底板由5至7块杉木板镶拼而成,底板的块数须用单数,这样正中的那块刚好是独板,能使船底更加坚固些。镶拼底板的钉不用一般的竹钉,而是用八号铁丝剪成约7厘米长短后,再用斧头敲成尖扁状,并用土漆嵌缝。底板做好后再做舷板,先用两块厚杉木做好前、后两头的船撞板,再依次做两侧的舷板。

做舷板挺有讲究的,一是板料需顺板朝外,反板朝里(顺、反的分辨,即以圆杉木段的花纹为轴心,花纹朝外即为顺板,朝里即为反板),这样镶嵌起来的舷板不会起翻;二是除了沿船撞板的第一块舷板可用角尺测量外,其余的舷板均靠目测劈、刨成稍斜状,方可镶拼成腰圆形;三是两侧舷板的厚薄须相同,块数须对称,以免不对称而有倾斜。镶嵌舷板也是用铁丝自制的铁钉,如用竹钉,一则太短,二则不牢,很难将长2米多的舷板扶竖起来。船舷板镶嵌扶竖起来后用初箍固定,再与船底板相嵌,用土漆嵌缝,在外围箍一扁铁皮腰箍和底箍,舷左侧上一铁环扣(右侧没有,便于放钓钩或渔网,以免被钩挂住)。瓮桶船打造完后,还需用桐油整个刷几遍,一则防腐,二则防渗水。

瓮桶船下水前还需配两只小竹桨。竹桨用粗毛竹根段剖削而成,前端较宽,削去大部分内黄片,外侧削去竹节与竹青,后端制成扁圆手柄,左右手各执一竹桨。小划桨不用杉木做也有道理,一则竹纤维密匝,不易中间开裂;二则竹桨入水更加轻便灵活。竹桨做成后也要用桐油刷过。千岛湖形成后,用瓮桶船捕鱼的极少见,会打造瓮桶船的桶匠师傅也越来越少了。

葫笼,是过去淳安农村里一种简易的捕鱼工具,因其形状似葫芦又呈笼状,故而得名。

葫笼捕鱼十分简单,傍晚时分,拎着几个大小葫笼,放进水渠、田坑里或小溪的碣坝缺口处,第二天清早去收,掀开葫笼盖往外一倒,会倒出好些鱼虾,虽都不大,但什么品种都有,有小鱼、小虾、螃蟹、泥鳅、鳗、鳖等,十分丰富。

葫笼一般长1米左右,用山上的小水竹编织而成。水竹砍来后,剖成一根根细而薄的篾条备用。先用毛竹剖成篾骨,用篾骨扎葫笼骨架,骨架有喇叭口、猪形肚,尾巴处渐细,屁股后扎一可开启的盖子。骨架扎制好后,再沿骨架用细薄篾围编成葫芦状。最关键的是要在喇叭口上扎一倒刺口,扎倒刺口的篾需剖得极薄极软,前端扎成口箍状,后端削尖,尖尖的篾头呈缩拢形,整个倒刺口也呈喇叭状,再将倒刺口套入骨架的喇叭口内扎牢。这样装置能使鱼虾等自如地游进倒刺口,一旦进去就出不来了(因有缩拢的倒刺),会被困在笼内。

去放葫笼前,需在葫笼里悬挂带香味的诱饵,如猪板油、油菜籽渣等,诱使鱼虾等入葫笼内。放葫笼时,应看摆放在何处,如是水渠、水坑里,需将葫笼口对准水头,顺水而摆,并在葫笼里压块石头,以防葫笼浮起或漂走,鱼虾会顺水流闻香而游入葫笼;若是摆放在小溪碣坝的缺口上,应将葫笼口背着水头,逆水而放,鱼虾往上游觅食时即会闻香而入。

用葫笼抓到的鱼虾,捕来后要进行挑选,将轻易不会死的泥鳅、螃蟹、鳗、鳖挑出分类养着,积少成多后再拿去卖;小鱼剖去内脏,小虾清洗干净,往食锅里淋上少许菜油烘成干,往猪肉、鸡肉锅里一炖或拌青椒炒,味道特鲜香。

随着捕鱼的工具越来越先进、种类越来越多,用葫笼捕鱼的已很少见,会编织葫笼的人也不多了。

(来源《淳安传统技艺卷》)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