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寻找淹没在时光中的地名密码——桥西镇
发布时间:2025-08-21 08:20:43

淹没前桥西镇外貌图

1951年桥西镇位置图

 现桥西村全貌图

  ● 鲁永筑 陈文娟

  编者按:

  水面之下,藏着另一种故乡。 

  当大坝耸立,碧波漫过山脊,那些世代相传的地名——狮城、贺城、港口、茶园……连同它们承载的炊烟、童谣与古老传说,一同沉入深水。

  上世纪50至70年代,为建造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新安江水电站,原淳安、遂安两县29万人口移民他乡,包括两座千年古城(贺城、狮城)在内的49个乡镇、1377个自然村全部或部分沉于水底, 其中24个乡镇名称因淹没而消失。

  地名是刻在大地上的密码,是村庄的胎记,是游子心中永不偏移的坐标。如今,它们只在老一辈的絮语中若隐若现。为激活历史文化,留存乡愁记忆,淳安县民政局选取部分因淹没而消失的重要地名,开展千岛湖水下地名遗产系列宣传。让我们潜入记忆的深湖,打捞那些即将消逝的坐标。

  桥西镇,乃取“镇在桥西”之义。然而,既以桥来命名一个镇,那桥为何桥?

  桥西镇地处淳安县治东北东源港西岸。环伫四山,即背依柿山,面朝燕山,左立蔗山,右耸曹山,故有“四仙下棋”之说;坐拥三水,即面临主流东源港(进贤溪),源于临岐;西来支流永芳溪(甘田溪),源于左口;东注细流钦山溪(粟塘溪),源于翁家,亦有“三水来会”之胜。

  桥西镇位于三水汇合之处,古称“三会里”。三会里建有三会寺,寺庙东北甘田溪上建有三会桥,桥为木板长桥,乃东源港陆路重要津梁。因三会里集镇在三会桥之西南,故以“桥西”名其镇,又因集镇繁华,俗称“西市”。

  三会桥乃简易木桥,每遇洪水,即遭冲毁。凡过客行旅,唯望水兴叹。虽镇民乐善好施,屡毁屡建,然根基不固,毁损反复,乡民苦之。

  至民国年间,桥西富户潘百苟、潘迟迟与桥东富锡村的何百万,一谋即合,斥巨资倡建石桥。牛贩夏水水慕三君高义,乘往返于淳、分、昌贩牛之机,走乡串村,募捐以助。民国二十年,在三会桥上游一百米处,建成长60米、宽8米、高20米的四孔石拱桥。桥身均以茶园青石砌筑,桥面设护栏,固以荷花柱;桥墩仿船型,尖头迎水。虹卧东西,雄伟壮观。因多人捐资建桥,故取其名为“同善桥”。

  至此,命名桥西镇的桥,又以同善桥为标志。

  桥西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创造了远古文明。1979年冬,左口公社下山大队社员在小塘坞劳动中发现一批石器、陶器和青瓷器。经省考古研究所会同县文管会进行试掘,该遗址被认定为新石器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称之为“小塘坞遗址”。这一遗址所处位置正是原桥西镇背依的柿山。

  宋代行乡、里制,桥西属昌期乡三会里。明朝嘉靖年间,乡以下置都、图,昌期乡辖都二、图五,桥西属十七都。清承明制,昌期乡辖都二、图四。民国十年,桥西设区,称安乐区,辖渡市、桥西、瑶岭、显后、文昌等22村里。民国19年,取消原有区名,安乐区为第八区。民国23年撤区,设桥西镇,含叶南、同善二乡。民国34年,设督导区,桥西为第四督导区驻地,辖桥西、进贤、奎峰、小源“一镇三乡”。1949年6月淳安县设5区,12月改为7区,桥西为区公所驻地。1958年,成立桥西人民公社。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桥西镇沦为水域,桥西公社被撤销。

  桥西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境优美。镇前为田畈,春则菜花金灿,夏则稻浪翻滚,秋则高粱似火,冬则麦苗青青。田畈之外乃进贤溪,时有舟行其中,橹声欸乃;碧波缓流,鱼鸟纷飞。镇后山脚,古树成群,直插苍穹,冠盖如云。更有枫树星布于山峦,乌桕遍植于阡陌,每至秋季,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桥西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居民多潘姓,代代有闻人。乾隆年间,潘葆和中举,潜心学问,著有《四书会心》《澹川诗草》。潘协和,八岁能文,工诗赋,善书法,岁科两试夺魁。道光年间,潘鹤龄天资聪慧,过目成诵,荣膺乙已岁贡。它如潘舟、潘爱济、潘有培,皆以孝行闻于世,事载淳安县志。还有大善人潘广源,建义冢,恤孤寡,修桥补路建凉亭,其德昭著,望重乡闾。清末民初,桥西镇田中村出了一个大人物吴祥达,28岁抗寇建功,提任潮梅两府镇守使,转升广东陆路提督,统兵驻守广州。回乡省亲期间,出巨资铺筑自桥西至进贤的青石板路,并建石拱桥两座;体恤村民,按丁记口分发银两;济贫救困,捐建穷户住房;效“六尺巷”,力排亲邻纠纷。

  桥西镇,土沃泉甘,物产丰饶。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番薯为主。由于田畴开阔,光照时间长,农田生产采用三熟制,即春花、早稻、秋玉米,或春花、中稻、荞麦。经济林以乌桕树为主,其籽加工制成皮油,为工业原料。果木类以青枣、木榧为主,其中青枣产量较大。

  桥西镇,田多粮多。秋收冬藏后,每家每户用粮做米酒、吊烧酒、做饴糖、榨粉干、制粉皮、做索面、做豆腐。小吃类有粽子、麻糍、枣糕、米馃、油馃等,极具地方风味。

  桥西镇,人口稠密,市井繁荣。镇内建筑,鳞次栉比,粉墙黛瓦,徽风十足。一条水圳自北而南,与街道相向而行,每隔数丈,就有水埠一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诸如棉布、百货、糕点、烟酒、中药、钟表、照相、文具、瓷器、成衣、理发、茶庄、肉铺、餐饮、客栈之类,应有尽有。还有糖坊、酒坊、染坊、磨坊、酱油坊、豆腐坊以及粮油行、木器行、竹篾行等,一应俱全。纵横交错的弄巷,深邃而曲折,古朴的青石板路泛着岁月的幽光。区公所、乡政府、警察所、税务所、邮电所、银行、学校、医院等单位,散布其间。可谓“镇、村、店、坊、栈,样样齐备;工、农、商、学、仕,行行有人”。

  桥西镇,水陆通达,交通方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镇头就建有防御性的碉楼,官府派遣重兵驻守。抗战时期,桥西镇曾经历过几次战事,岭下、瑶村、叶棋、下山、龙坑坞、下兰坞等村均筑有军事战壕。美国医生利用天主教堂,创办教会医院,秘密救治前线负伤的将士。日本军机曾轰炸过桥西镇,因炸弹落在田畈而未伤及人。1949年春,皖浙支队淳分昌办事处领导的游击队,通过安插内线,策反一名敌伪巡长,智取了桥西警察所,缴获长短枪20余支。新中国成立前夕,匪首徐建中率部袭击桥西区政府,杀害南下干部侯延芝以及村民方金南、余的的,欠下了不可饶恕的血债。

  桥西人,特别重视过重阳节。每逢九月初九,秋千、旱船、露台、高跷等游艺活动均会如期举行。潘氏宗祠内唱大戏,连演七天七夜。桥西人大多为潘氏后裔,禁演《潘洪摘印》。1940年重阳节,镇上商贾请来徽班演戏。显后人方志瑞不知忌讳,点了《告御状》的戏。开头,潘洪威风凛凛挂帅授印,而戏演到后头,潘洪被摘印后问斩,潘姓人受不了,引起公愤。观众纷纷上台痛打演员,戏班头领大喊冤枉。原来《告御状》即《潘洪摘印》,当大家得知是方志瑞点的戏,四下寻找欲打方志瑞,方志瑞逃回显后家中闭户不出,据说三年不敢到桥西街上走。其实方志瑞并不懂戏,只是随意点了一本戏而已。

  桥西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记大磨坊。此磨坊乃徽州商人胡庭青所建,筑有一条长五十余米的拦河石坝和长达数百米的引水渠,湍急的东源港水被引入磨坊之内,作为推动巨大水轮机的动力。木制水轮机直径十多米,同时推动三台大石磨和四只大石臼,工作效率极高,承担了桥西镇周边十几个村庄粮食加工任务,属于当时淳安境内规模最大的磨坊。进入磨坊内,水流冲击声、碓头拨动声、齿轮咬合声、石臼咚咚声、石磨吱吱声、米筛簌簌声、风车呜呜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场面热闹,堪称奇观。

  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桥西镇沦为水域。桥西人响应国家号召,背井离乡,迁移外地。同年,桥西人民公社撤销。至此,桥西镇这一行政地名随之消失。2007年,淳安县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了纪念桥西镇这一地名,在将左口乡叶棋村和下山村合并时,将合并后的名称定为桥西村。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