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不一样的夜晚
发布时间:2025-09-01 09:25:11

章巧英

夜饭后,喜欢去运河边散步。晚风吹拂,柳枝弯腰洗濯白日尘埃,流水泛着粼粼波光。我们在小道上漫步,在夜幕中交谈,在木椅上小坐,一天的忙碌、疲惫在此时缓缓消解。先生慨叹小道灯光太多,地灯、杆灯、树灯,有浪费之嫌不说,还把夜的浪漫也削减了几分。我环顾四周,确实如此。城市里的夜像黑色素分泌不足,如半个白昼。

童年时,乡村的夜晚有时如墨,有时月光皎洁,更多的时候是寂静伴着虫鸣鸟叫。

乡村的夜晚降下幕布,各家烧火做饭,炊烟独特的香气缭绕着。趁着一点夜色,邻居端着碗筷坐在路旁,边吃饭边闲聊。吃完饭,女人收拾灶头,男人看看电视或做点其他的活,孩子们忙着做作业。等夜色再浓一点,家家户户就关起门来,夜色关在了门外。

年少时爱读书,经常一灯如豆到深夜。我家房屋临溪而建,夜深人静时,溪流在弹拨着流水之弦,把白日隐匿的声音,哗哗倾吐而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一会儿咕咕,一会儿叽叽,似乎是同类之间的暗号,以人类听不懂的语言在交谈。并不清亮的鸟叫也有,不会吵醒夜梦,让还未酣睡的人找到了一点慰藉。躺进被窝里关上灯,黑夜就把小小的山村紧紧裹住了,我喜欢这样那样的声音,在黑得没有出口的乡村夜色里,这些声音让我不害怕。

而冬天的乡夜,又是另一番模样。到了腊月,大人们喝酒猜拳,一时半会儿不回家,小孩子等不及就先回来。村里亲戚住得近,不外乎村头村尾村里,走个路远点十几分钟,近点几分钟。记得一个夜晚,父亲在喝酒,我和哥哥先回家。那夜是我见过的最明亮的夜晚,月色如银,铺满山坡、房屋、村道、小桥和溪面,走在路上,所有事物清晰如昼。我们没有拿手电筒,快步前行,路上只有我们走路时鞋底敲打水泥路面发出的吧嗒吧嗒声。月光把我们也裹上了一层银白,那样的夜晚明亮得有点不真实,仿佛我们偶然闯入了童话世界……

乡村的夜,总是带着一丝诗意。下雨天的夜,周围一片漆黑,雨点淅淅索索;天气晴朗的夜,月亮像是谁家贴上的锡箔纸,薄薄一片,什么时候不见了,估计没几个人知道。

在城市的夜晚,我们经常外出散步,回来后,拉上窗帘,但城市的夜晚依然在我的生活圈里留下各样的声音。汽车行驶时轮胎滑过路面的呜呜声,偶尔还有跑车呼啸;街上大声的说话声、笑声、叫声时常传入耳际;靠近运河,夜航船带着粗重的马达声由远及近,涌动波浪,发出拍打河岸的声音;运河两岸的鸟,也会在黑夜里叫几声,黎明前更加清晰,那叫声清脆,在远处,在窗前,像个少年人在晨读。

当然,午夜十二点,我从不在这样的时间点出门,以至于我印象中的城市的夜晚,仍停留在很久以前。前段时间,因女儿身体不舒适,带其去医院就诊,半夜车子开出小区,我被街上仍然璀璨的霓虹灯惊骇到了,街上的餐饮店仍然在兢兢业业地营业,这些与我想象中的夜晚大相径庭。午夜的城市,灯光亮过月光,很难再感受到古人诗中“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月夜了。午夜街道喧闹依旧,我甚至怀疑这是半夜十二点的夜吗?我一下子清醒过来,夜晚现在以另外一种面目呈现,在时代潮流中,现代化的夜晚以现代化的模样呈现,不一定如墨,不一定是月光如水,也不一定寂静,我描写夜的时候,也应该多一种视角。

我站在窗前,对面人家都关着灯,小区里的路灯在安静中愈发鲜亮,几棵高大的树木清晰可辨。城市灯光彻夜通明,似乎没有给夜片刻的休憩,不多久,当黎明冲破云层,白昼再一次降临。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梁津玥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