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姜建华
国庆的家宴上,舅舅轻声说起养鸡场的故事已经画上句号。他要随舅妈去千岛湖,在青山绿水间照看孙儿,安然步入人生的秋日。
这消息像一枚石子投入心湖,激起圈圈涟漪——那个承载着我们整个童年记忆的养鸡场,终于成了时光相册里永恒的一页。我忽然意识到,所有的告别都如此平常,就像鸡蛋从手中滑落,来不及惊呼,便已成定局。
舅舅年过花甲,三十载春秋与鸡为伴。当年他和舅妈白手起家,在废弃的工厂里编织着生活的希望,用鸡鸣声填满了寂静的废墟。那座养鸡场,不仅喂养了一家人的日子,更喂养了我们这些外甥、外甥女最鲜活的童年。
每逢假期,我们这群孩子便像归巢的雏鸟,齐聚在舅舅的养鸡场。我们的任务是在蛋槽间寻宝——捡拾温热的鸡蛋,再将它们安放在蛋托里。孩子们总是把劳动变成游戏,比赛谁捡得快、谁叠得多。鸡蛋从指间滑落的清脆“啪嗒”声,是记忆里最熟悉的插曲。清亮的蛋液在地上绽开一朵花,我们便唤来小狗收拾残局。那些年,养鸡场里的小狗见到我们总是格外亲热,想来是童年里无数次“投喂”结下的情谊。
捡鸡蛋的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80后的表姐们打头阵,90后的表哥表姐接力,等到我们这几个00后,已是这场童年盛宴的末班车。如今大家围坐闲谈,最常忆起的还是那些捡鸡蛋的日子。尽管年岁各异,那段记忆却像共读的一本童话书,每个细节都能在彼此心中找到回响。
养鸡场的记忆是有味道的。鸡舍里弥漫的浓郁气味,是记忆的底色,尤其在盛夏,发酵的气息浓得化不开。至今偶遇动物粪便,我总能面不改色——那是童年赐予的“免疫力”。玉米的香气则是另一种印记。从远山传来的卡车轰鸣,到地面微微震颤,再到那声标志性的“呲——”的放气声,几万只鸡的粮草便送达了。工人们扛着麻袋堆起金黄的“玉米山”,我和表哥总爱比赛谁先登顶。彼时胖乎乎的表哥,常是我手下的败将。
研磨玉米的时光最为魔幻。老机器轰鸣作响,粉尘在阳光里飞舞,像是给整个房间蒙上了金色的薄纱。那味道虽不及整粒玉米香甜,却真实地记录着劳作的痕迹。若有足够的水汽,想必满屋都会飘起玉米糊的清香。
舅舅身患腿疾,却是省市县残疾人创业模范,他将局限走成了远方。年轻时咬牙坚持,年岁渐长后终究力不从心,若非如此,他断不会放下经营了三十多年的事业。
外公早逝,舅舅年轻时便扛起了照顾妹妹们的责任。舅妈虽不识字,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智慧,让我们这些读过很多书的后辈,至今仍在领悟她无言的身教。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智慧从来不在书页间,而在与土地最近的地方。
童年如渐远的鸡鸣,在记忆的深谷里慢慢消散。昔日的孩子,如今都成了为下一代编织童年的人。不知道多年以后,是否也会有哪个孩子,在某个安静的午后,用文字打捞起关于我的记忆片段,如同我此刻怀念舅舅、舅妈的养鸡场那般。
也许记忆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挽留逝去的,而在于理解我们如何被塑造。每一个在文章中被打捞起的片段,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盏灯,既照亮来路,也映照前路。当未来的某个孩子书写他的童年时,若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我们传递的温度,那便是时光最慷慨的回响——凡真心付出过的,必在世间留下光的轨迹。
声声鸡鸣入梦来,唤醒的是生命最初的美好。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余程耀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