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方明华
南宋状元方逢辰是淳安历史上的名人,在淳安很多的历史记录和民间传说中,都留有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有些故事在代代相传中,经过人们的丰富、加工,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了;而有些记录,又是忽隐忽现的蛛丝马迹,难于考证。
2020年我在撰写《石峡书院》一文时,曾提及南宋状元方逢辰是否残疾的问题。有一位好友曾在网络上浏览过这篇文章,他置疑方逢辰“右足跛,左目眇”这一情况是否真实。由于当时手头缺乏相关资料,所以只能含糊其词、不置可否。
后来,鲍艺敏先生在《石峡书院》(载于《淳安书院》,鲍艺敏著,现代出版社2024年1月第1版)一文中,引用元人黄晋《蛟峰先生阡表》的相关记载,在黄晋眼里、笔下的方逢辰“人物魁岸,声如洪钟,磊落如青天白日,浑沦醇厚,不见涯涘”。
这样看来,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料记载中,方逢辰的形象是不一致的。那么方逢辰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近日,在网上浏览方逢辰的有关文章时,发现了一则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其中有关方逢辰的一些记载。严谨起见,特地查验纸质图书,方知不谬。
《吹剑录外集》(北方文艺出版社,2021年10月版)载有这样一段文字:“唱名状元严州方梦魁,赐名逢辰,右足跋,左目瞽。第四名川人杨潮、南省元泉州陈应雷皆瞽一目。夫糊名考校,固以文取……”
俞文豹,字文蔚,号堪隐,浙江括苍(今丽水)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淳祐间前后在世。曾任湖北蕲春教谕,其余生平事迹无考。著有《清夜录》《古今艺苑谈概》《吹剑录》《吹剑录外集》等,被《四库全书》收录并传于世。
《吹剑录外集》卷首有俞的自序,落款时间为淳佑庚戌(1250年),说明该书成于淳佑庚戌,而方逢辰又刚好于此年考中状元,俞与方或为同一时期人。虽说俞文豹著的《吹剑录》有琐屑之谈,不登大雅之堂之意,但《吹剑录外集》为俞晚年所作,“学问既深,言多醇正”,加上同榜考中进士、身有疾恙的人不仅仅只有方逢辰,还有杨潮、陈应雷两人,这些都增加了其记载的可信度。
当然,对这样的记载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的,毕竟对状元郎大家都更能理解为“陌上人如玉,才华世无双。”所以,大家更认同的是黄晋在《蛟峰先生阡表》中对方逢辰的描述。
我个人的理解是,黄晋在《蛟峰先生阡表》中说方逢辰气宇轩昂,或许更多的是对其谈吐、行为举止和气质等方面的描述,而非指具体相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很多时候与外在形象并无多大关系,方逢辰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三国演义》中有一则与这个相似的故事,说的是曹操在接见匈奴使者时,自认为外貌不足以震慑匈奴使者,于是他让相貌威严的崔琰假扮自己,而自己则扮作持刀侍卫立于一旁。事后匈奴使者评价:“魏王(实为崔琰)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实为曹操),此乃英雄也。”
其实,就算方逢辰真的是身有残疾,这也并不会妨碍他成为南宋的状元,成为那个时代佼佼者中的一员。
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经济社会高度发达,许多专家学者均认为南宋已迈入到“近代的门槛”,被称为是“现代的拂晓时辰”。彼时的南宋已经是一个非常开明、开放、兼容、包容的时代。
宋时的科举考试制度,相较于前朝更为科学、严密、公平。至南宋时,一整套严密的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形成。许多人都以为殿试就是面试,但实际上是笔试。考试结束后,要对考生考卷进行糊名编号,再由书吏誊录,然后将誊录的试卷呈送考官阅卷评定等次,揭开糊名后再由皇帝审定,最后“唱名”公布。这就是“夫糊名考校,固以文取”的真实含义。“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有如此严格公正的考试制度,那怕身有残疾,方逢辰考中状元也不足为奇。
对这些记录、传说的考证,并不只是为了去印证方逢辰是否身有疾恙这个细节,更多的是为了在微弱的历史回声中,抽丝剥茧,尽量去还原那个远去的时代中一些真实的层面,窥见文明一路走来的模样。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