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寻根问源——遂安方言浅探(七)
发布时间:2025-10-16 10:20:06

余书旗

语言的兼容性来自生活环境,每一种方言的形成、其独具的特色,都与其产生的地域、这块地域上一直以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遂安方言也如此。

山越人与遂安方言的关系

山越是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地区越部落占山为王武装势力的统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通过军事征讨与强制迁徙政策,使山越人逐步出山定居。至唐代,山越人已基本完成汉化,其族群特征逐渐消失,主要融入汉族,部分可能成为畲族、客家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族源成分。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文献记载山越人的具体语言形式,但从历史发展和语言演变的角度来看,山越人作为古代江南地区的原住民之一,其语言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山越人的语言与其他民族的语言相互融合、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徽语,遂安方言作为徽语的一种,也继承了部分古越语的特点。山越人与遂安方言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山越人的语言可能是遂安方言的来源之一。

徽语与遂安方言的关系

徽语(徽州话)与遂安方言(属严州片吴语)属于同一个源头,均源于古徽州地区,历史上同属新安郡(隋唐时期),共享古徽语底层。南宋后,严州从徽州析出,但语言保留了大量共同特征。明代徽州府与严州府分治后,遂安(今属杭州淳安县)受杭州官话渗透,而徽语核心区(歙县、绩溪等)因山地保留更多古音,形成分化。

吴语与遂安方言的关系

遂安方言与吴语有着密切的关联。遂安方言属于徽语严州片,徽语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认为是一种吴语方言,但现在《中国语言地图集》已将其移出吴语单列。不过,徽语和吴语仍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历史渊源。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孙权遣贺齐击山越,在今浙西、皖南山区(相当于新安江流域)置新都郡,治始新县(今淳安县),从此汉人大规模进入这一地区。该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最重要的通道是新安江水路。新安江往北直达杭州,往南连接金华、衢州,因此,进入该地区的汉人主要来自吴语区,或途经吴语区,徽语应该是在早期吴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徽语严州片的语音与南部吴语接近。严州片的淳安、遂安等地的方言在一些发音特点上与吴语有相似之处,不过在语音方面,严州片有自身特色,这又与吴语有所不同。但徽语严州片的词汇和吴语太湖片有很大的共性,比如一些日常用语、基本词汇的说法较为相似,这反映了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遂安方言虽然现在被归类为徽语,但与吴语在历史、语音、词汇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在吴语基础上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吴语底层特征,同时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特点。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