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狮城(上)
发布时间:2025-10-17 10:41:58

  1947年,有位叫王兆槐的人,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谈谈我的故乡——遂安》,其中指出:“我的故乡遂安,位居浙西,地势西北高于东南,境内多山,以荡碣山为总脉。县治设于峰岚所结的狮形山前,故又名狮城,城廓未除,依然古色古香。因地处偏僻,素少兵燹之灾,即在抗战期间,亦未为敌寇所陷,邻县目为仙乡乐土。言交通,水路有武强溪,陆路有淳衢公路,尚称便捷。”

  如今,狮城依然在一代人的心灵深处存在着,生动着。

  (一)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派部将贺齐平定黟、歙山越。当此之时,歙县金奇率万户屯踞安勤山,毛甘统率万户屯踞乌聊山,黟县陈仆、祖山统率两万户屯踞林历山。根据史书记载,贺齐设计攻破各山,斩首七千余级,并分歙县为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并黟、歙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另置新都郡,隶属扬州(郡治设于始新)。晋武帝太康元年(208),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新安郡领有始新、遂安、寿昌、黟、歙和海宁六县。大同元年(535),还一度析歙县华阳镇置为良安县。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分出海宁、黟、歙,增置黎阳,共四县,置新宁郡(治海宁),与原新安郡(领始新、遂安和寿昌三县)并属扬州。此种政区上的添设省废,反映了孙吴和萧梁政权对后世皖南和浙西地域范围的控制。

  清道光七年(1827)冬月,吴日沛所记的《通用杂字》中,有“严州六县,建德寿昌,桐庐分水,遂安淳安,上达徽歙,下通苏杭”的说法,反映了遂安在新安江流域的地位。光绪七年(1881),定居苏州的潘钟瑞“有新安祖籍之行”,他在之后所撰的《歙行日记》中写道:“遂安、淳安,昔皆隶歙州,前明乃改隶浙江。”这里的“昔”,当然是追溯颇为久远的历史,虽然并不确切,但反映了徽州人心目中遂、淳与徽州的联系。

  关于遂安与徽州的密切关系,在一些风水书中也有所描述。康熙五十五年(1716)黟县人抄录的《地记并图》一书,其内容包括《徽州休宁游记》《中龙游记》和《东游记》3篇。其中的《徽州休宁游记》中有记载:“南缕自月潭而下,……其龙从浙开化、遂安仰山发祖,分支逆大河而上,亦百余里,其流深源长,与他处异,枝叶甚茂,护卫甚密,故其富贵,甲于一邑宜也。”另外,从历史文献上看,徽州与遂安历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晋书·程灵洗传》记载:“灵洗,字元涤,新安人,绍泰元年平徐嗣徽有功,封遂安县侯。”程灵洗系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因“侯景之乱”时率兵抗击叛军而名垂青史。

  据历史文献记载,遂安县治前后有所变化。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平定山越,分歙南之武强乡置新定县,县治在安定里木连村溪北。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定县为遂安县。唐武德四年(621),由木连村溪北迁县治于五狮山下,依山筑城,由此得名“狮城”。狮城原先并无城墙,明正德八年(1513)始筑城墙,周长4里余,共建有5座城楼。万历二年(1574)重修城垣,周长778丈,高2丈4尺,仍设有五个城门。对此,万历《遂安县志·形胜》描述:“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武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严胜壤也。”清光绪九年(1883)城墙隳坏,再次得以复修。后至1935年,狮城又经重修,当时城中拥有东街、北街、西街、南街、直街、横街和张家路等街道和弄巷。

  根据当代方志的记载,1932年,狮城成为建制镇,名狮山镇。1949年之后,始名狮城镇。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狮城被彻底淹没。在此之前,该处一直是遂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据孙泽柽《狮城简说》一书讲述:1933年,淳(安)遂(安)、遂(安)开(化)公路动工兴建,当年路基筑就,翌年九月通车。其中至淳安县界30公里,至开化县界31公里,陆路交通尚属畅通。此外,水运方面,境内的遂安港舟楫穿梭来往,可经由淳安港口中转,上溯新安江上游的徽州,下行顺流则可直达杭州。从总体上看,遂安的水陆交通皆颇为便利。

  (二)

  狮城,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这带来了物产的丰富和商业的繁荣。

  据《淳熙严州图经》记载:“隋置睦州,地狭且瘠,民贫而啬,谷食不足,仰给它州。惟蚕桑是务,更蒸茶刈漆,以要(邀)商贾懋迁之利。”该条资料比较简单,但也说明宋代之前严州各地的商业已有所发展。不过,有关遂安早期的文献资料较少且颇为笼统,比较具体而微的史料主要见于民国时期。

  1930年的《浙江省遂安县物产状况暨行销情形》就提及遂安的物产,最主要就是茶、油、火腿和靛青。关于茶,与上述调查相同时的民国《遂安县志》卷3记载:“茶,多栽山地,谷雨采者为毛尖,春为春茶,夏为子茶,产额二十余万斤,设号制成箱茶,运销上海,转售欧美各国。”该志刊印于1930年,反映的基本上是20世纪20年代遂安的茶业情况。

  狮城与皖南徽州毗连,境内崇山峻岭,绵延不绝,土壤颇为肥沃,是天然的上佳产茶区域。遂安茶叶的品质,以十三都之大、小两源所产为最优,该处地接休宁,茶叶制法与徽州无异,产茶数量较多,茶汛又比温、绍两区及皖、赣、闽各省为早。因此,每届新茶运销上海,有时能卖到高价,在近代以后颇受洋商欢迎。民国时期,遂安所产茶叶约可分为大方、烘青、炒青,以及当时刚发明不久的炒烘青。

  茶厂集中于遂安城区,遂安箱茶须经装筏运往淳安港口,再由港口运出。1940年,茶叶专家陶秉珍撰有《淳安遂安茶产调查报告》一文,其中指出:“遂安在淳安之西南,东界淳安、衢县,南界常山,西南毗连开化,西界休宁,北界歙县。淳安四面环山,惟流贯中部之遂安江、武强溪沿岸多冲积平原,如东部之安阳乡,中部之横沿乡,西部之汾口乡,俱阡陌纵横,平畴秩秩,为食粮供给之所;南西北乡则山岭绵亘,植茶称盛。”陶秉珍的此次调查,是亲历安阳、协和、横沿、大同、汾口、武强、乳庄、武泉和洋村9乡,以实际探问所得,并列出“遂安茶产统计表”。从中可见,当时的遂安制茶厂共有20家,年产茶9950担,当地民众的收入,皆依靠茶叶生产以养活家人。当地有数万女工,平日都眼巴巴地盼着茶季到来,好赚几个工钱维持生活。

  在前列《浙江省遂安县物产状况暨行销情形》中,除了茶叶之外还提及火腿。这些火腿,有很大一部分是销往徽州的。而与火腿相关的,还有遂安仔猪。根据道光《徽州府志·食货志·物产》的记载:“豚,买于宛陵界中及严之遂安、衢之开化。中家以上,岁别饲大豕,至二三百斤,岁终以祭享,谓之年彘。”这是说皖南徽州有饲养年猪的习惯,而这些猪仔,有不少就来自遂安一带。对此,晚清同治年间休宁旅杭商人汪玉衡,在其所辑录的《路程编歌》中指出:“遂安港口在河东,乡镇店面多热闹,港内出猪肉价松,赖爵滩中溪两分。”这是指淳安港口镇一带出产猪肉,价格颇为便宜,而这些猪肉正是从遂安运来出售的。

  另外,在徽州启蒙读物《日记杂字》中,有“支钱廿四千,往遂安挑花猪”的记载。而徽州人编纂的《农工杂字》(抄本)也提及:“十一月节,将近过年,撰银钱,买年货,做小贩,挑扁担,往遂安,赶苗猪,下乐平,挑腌鱼……讲价过价,算账清楚”,这是说徽州人经过一年的劳作,手头有了些许积攒,到11月份,便开始为过年置办年货。其中,有的是到江西乐平去挑腌鱼,有的则前往浙江遂安赶苗猪。

  据调查,1949年以前,遂安一带农家在屯溪、休宁、祁门、黟县、歙县经营遂安花猪的猪行就有30多家,平均每年流出的仔猪多达20000余头。遂安花猪因其个体硕大,体质粗壮,耐粗饲,肉质鲜美,而深受徽州民众的喜欢。

现在的姜家镇

  (三)

  《浙江省遂安县物产状况暨行销情形》中还提及各类油料。对此,民国《遂安县志》卷3有记载:“青豆,与白豆同时,二豆均可制腐及豉酱,且可榨油,商人运销杭、徽等处。”此外,油有柏油、桐油、菜油、青油、茶油和麻油等,“柏油约四千五百担,青油约三千担,运销杭省等处。桐子来自开化居多。茶油亦由开、常输入本地,产额无多。”对此,吴兴中的《淳、遂两县的私营工商业》一文亦指出:“遂安主产茶叶、土纸、木材、桐油、青油等。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统计:年输出精制‘洋装’绿茶一万五千箱,毛茶一千篓,土纸二万块,桐油一千担,青油一千五百,菜油一千担。在购销方式上,两县居民习惯于乌柏兑盐,菜籽兑油,以物易物的交易方法。”

  关于这一点,原泰源店职工叶润中也回忆说,该店是根据当时农村自然经济为主的特点,采用“柏子换盐”等以物易物的方式,颇受民众欢迎,“每到柏子旺季,天不亮就开门,点起汽油灯收购。对最初挑来的柏子价格优惠些,换盐时一斤换一斤,还要加送些,直到来人挑不动为止。这样农户得了利益,回去时就沿途向众人宣传泰源店换盐多,吸引其他农户争先恐后前来投售。除了换盐外,也可以换其他用品”。

  当然,《浙江省遂安县物产状况暨行销情形》中的调查并不完善,仍有不少遗漏。与之差相同时的《遂安县志》卷3还提及:“纸,六、七、八各都山中多植毛竹,取嫩竹加工,制成纸,分花笺、南屏、交白等名目,每岁产额花笺约二万块,南屏、交白均万余块,运杭省,转售北地。”此外还提及:“漆,旧志列有此种,近始有人栽植,出产不多。……乌墨,五、六都等处筑窑烧成,运售杭省。……柴炭,柴有松柴、杂柴,炭有白炭、乌炭,供给自用外,运销杭、沪等处。近年山木采伐殆尽,价日昂贵。棕,采割树皮,供蓑衣绳索之用,亦有运销他处者。箬,采制成捆,运销他处。……杉,产额最多,为用最广,十三都、十六都等处,运往江、浙,岁约十余万株。……桃,土产为毛桃,实小,近有一种实大味甘者,为接桃,来自徽属。”关于遂安的产纸状况,据《遂安土纸》一文指出,遂安县盛产土纸,1935年的年产量曾高达6万余件。这些土纸在淳安港口镇装船运至杭州,再转售到北方各省。

  另外,有关木材的生产和交易,徽商除了将本土木材源源东运之外,他们还前往浙西各地“拚青山”。清代遂安县的一些出拚杉木山约中,就有“择吉开山砍伐,搬运下杭生理”的字样。而从淳安、遂安运出的木材,汇集于杭州,统称为“杭木”,并由此流通到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地区。

  (图文来源《新安江流域城镇》)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