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江晓帆 通讯员 方林
相隔14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剑河县,过去农民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穷日子,如今因食用菌产业的兴旺,他们实现了从农民到职工的转变。
每天早上,家住剑河县城江北岸安置点思源社区的38岁村民曾令又送完小孩上学,便和邻里结伴来到社区就业站,开始一天的削菇工作。“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每月挣个两千左右,又能带小孩,感谢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待遇。”
曾令又口中的项目,正是杭州市东西部帮扶协作项目之一——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在易地扶贫安置点设立的扶贫就业站,通过把食用菌产品运送至扶贫就业站进行加工,以“计件+保底”的方式,让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家庭照顾和就地务工增收“双赢”。
记者在社区就业站看到,像曾令又一样赚钱顾家两不误的村民不在少数,人群中还不乏耄耋老人,大家熟练地将一根根鸡枞菇修剪齐整,并根据不同品质要求放入不同的筐内。“目前就业站常驻工人有60余人,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在这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饭碗’。”思源社区就业站负责人全宏静表示,除思源外,幸福、馨怡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建立了扶贫就业站。
送岗位也送培训。在贵州剑荣菌业产业园,通过淳安“订单式培训”模式学成归来的刘跃武正熟练地操控着叉车,将一架架装满菌棒的铁架子搬进养菌室内。“我之前在广东那边打零工,去年回家过年,镇里帮我报名参加了淳安叉车工技能培训,才有现在这么好的一份工作。”刘跃武乐滋滋地说。在剑河县,像他一样通过“订单式培训”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不计其数。
就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最直接的举措。去年以来,围绕“家门口就业”,淳安通过对口帮扶项目、公益性岗位开发、浙商企业招工、扶贫车间建设、致富带头人培训创业等“五位一体”平台的搭建,就近吸纳上千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推动贫困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月收入3000元以上。
此外,两地针对原来劳务协作平台单一、渠道偏窄、实质性突破较难的问题,淳安主动引入市场力量,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劳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协作平台,并改变传统就业招聘方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变“请人参会”为“专人入户”,变“集中招聘”为“逐户见面”,到乡镇、村举办小型劳务招聘会12场,提供杭州就业岗位1600余个,有组织输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杭州就业63人,使两地劳务协作工作取得了明显突破,并成为黔东南州人社部门向全州推广的劳务协作新模式。
如今,在东西部帮扶协作的强大引擎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剑河人不仅走出大山外出打工,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更是从没有一技之长到身怀各种“绝技”,信心满满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大步走向通往美好未来的希望之门。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