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王巾豪
近日,随着“寻访淳安红色记忆”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的又一次出发,于滂沱大雨中,从千岛湖镇辗转近3小时车程,记者来到了王阜乡闻家村板桥自然村,寻访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重温那段红色记忆。
顺着热情乡亲的指引,从高坡经田园小道拾级而下,便来到了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
经过翻新的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建筑外观仍保留了民国时期的风格,记者立于门前,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那个年代。
“这展示柜中的两片瓦片,普通却意义深重。1935年4月的某天,在村民徐林寿家中,召开了一个研究淳安党和红军组织发展情况的会议,这个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中共淳安县委,县委所在地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进入纪念馆内,年轻的讲解员饱含情感的讲述,让人慢慢了解了那段历史。
1934年9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正式下文决定成立中共浙西工作委员会,并任命中共皖南特委委员、中共歙南县委书记陈直斋为中共浙西工委特派员。省委决定,中共浙西工委由陈直斋、张元明(化名徐老七)、曹荣(惯称老曹)等4人组成。
当时,中共浙西工委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主要活动范围是威坪地区的六、七、八都。陈直斋主要在安徽歙县三阳坑轿行里发展组织。后来,陈直斋率领一支十几人的游击队来到淳西的洞源、水碓山、合富、庄坞、闻家等地活动,一直发展到威坪,并亲自在离威坪10余公里的吴山庵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一个党支部。中共浙西工委还准备在古威坪汽车站建立秘密交通站,以便与上海临时中央局取得联系。截至1935年4月,歙南、浙西地区已有2000多名党员、100多个党支部。为了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方云志、方仲弓、潘先友在歙县瓦上徐林寿家,召开了淳安各区委负责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方和元、徐樟顺、胡良宜、罗观木等人。
会议研究分析了当时的斗争形势和组织情况,并决定成立淳安县委,任命方云志为县委书记,方仲弓、潘先友为县委委员。县委设在淳安县板桥村石板庵(福化庵)内。中共淳安县委成立以后,党组织发展迅速至淳北的临岐、秋源、齐坑一带,规模达到8个区委、38个党支部,有党员300余人,500余人参加了红军地方游击队。其间,党组织及红军游击队组织了多次红色暴动,并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
“中共淳安县委旧址选址王阜偏远高山,是当年更利于革命需要的选择,但在和平年代,我们也没放弃对它的保护,因为红色精神就和我们的中国人民一样,都是从山区坚韧生长起来的……”王阜乡的工作人员梁磊补充介绍了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的“发展史”。
1986年,杭州市政府批准,原严家乡为革命老区。2011年,该乡党委政府根据老红军、老党员回忆,参考地方史料,按照当年县委会议实景,绘制了大型油画悬挂庵堂墙壁,再现当时会况。2012年,王阜乡政府又收集、整理、增加方云峰、方孝良等6位地方英烈事迹,以及金竹暴动、中共浙西工委、中共淳安县委的简介板块,呈列上墙,供人缅怀。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县党史研究室牵头,投资900余万元,正式开展对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包括县委旧址纪念馆陈列室、浙江解放战争展览馆、会议室、接待中心等项目的综合保护工程建设。
趁着红色文化资源的“东风”,不仅让位于板桥自然村的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成为我县重要红色教育基地之一,也推动了王阜乡“红色乡村”建设步伐。“除了翻修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外,当前,我们还修缮了新畈村前往金竹坑口烈士墓所经的红军小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王阜乡红色资源,传承、利用、开发好红色文化,形成一个成熟的红色旅游产业链。”梁磊说。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杨奇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