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吴国富
2021年,淳安县陶行知研究会年会的主题是布局、开展“扎根淳安大地办教育”大讨论活动。2022年,淳安县陶行知研究会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专题论文征集和评优活动,于2023年初征集到130篇论文,辑录其中32篇,集成《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一书。
这些论文,这本书,充分展现出淳安教育浓重、鲜明的乡村教育底色。
乡村教育是淳安教育的历史传统
放眼当前的乡村教育,可以回溯其久远的历史。中国作为几千年的农业大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历史固化了以乡村宗族为单元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悠久的耕读文明历史背后,教育的中心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广袤的乡村,散点成状,各种书院、学塾散布在繁星一样的村落当中,按照现代标准看,它们都是极小规模的学校。这就是说,中国古典教育的特点就是乡村教育。这种特点在淳安、遂安的历史上尤为突出,历代大大小小的书院如瀛山书院、蜀阜书院、石峡书院等,以及为数更多的私塾、学堂,绝大多数置办在乡村,可以说,总括淳安、遂安历朝科考及第的500余名进士以及3名状元都是乡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清朝覆亡,民国伊始,中国教育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现代教育在国力艰难中起步。单从小学教育审视,1935年淳安、遂安初小、高小等各种规制的小学共465所,小学教育有了一个基本的普及面,1949年是690所,1985年登顶是887所,以后逐年减少,进入本世纪则在百所以内逐年减少。2022年除去县城9所上规模小学,全县小规模、超小规模甚至微型的乡村小学一共是36所。淳安是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微缩版,现代至当代百年淳安教育的发展轨迹清晰地映射了整个国家在探索、追求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过程,那就是从乡村教育入手,将乡村学校的扩展面不断延伸,在数量上形成基础性的规模,等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乡镇“拆扩并”,乡村学校在数量上迅速收缩,乡村教育逐步走向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上世纪二十年代,矢志教育救国的陶行知发现中国教育革命的主阵地不在城市,而是在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乡村。乡村,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作用非常关键,地位非常特殊,我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改革开放都是从乡村开始,都是以乡村为根基的。周恩来在《学习毛主席》的讲话中提到,“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在城市搞工人运动,恽代英建议毛泽东“可以学习陶行知到乡村搞一搞”。陶行知改造西方的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新发展阶段的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观,创建了符合实践论、唯物论、矛盾论、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行知行”生活教育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认知规律揭示了三对基本矛盾体的辩证统一规律。所以,毛泽东称赞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肯定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唯其如此,陶行知教育救国哲学思想代表的是中国教育革命的初心使命。然而,陶行知先生于1946年英年早逝后,他所统领的乡村教育在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中来不及充分接续和拓展,而在建国后中国教育走向全盘苏化,文革开始后教育被极左政治运动绑架,改革开放后又出现应试教育偏差。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究其根源,是没有对本民族创立的教育哲学基本理论建立基本的自信。
对淳安乡村教育的历史研究,不仅有加深一地教育工作自信、摸清区域教育规律的作用,也有提供研究凡例,加深运用教育哲学基本原理审视当下教育问题的意义。
乡村教育是淳安教育的现实根基
2022学年统计,全县乡村小学共36所,学生数100余名的乡镇中心小学或中心小学下辖的校区12所,学生数在100名以内的中心小学或校区16所,其中中洲镇小叶村校区仅4名学生。临岐、威坪、姜家、汾口、大墅等几大集镇的小学则基本保持几百名学生的规模。除去县城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21所,幼儿数在100名以内的幼儿园11所,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了更为满足就近入园的需要,每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往往下设几所分园,所以存在更多小型、微型的幼儿园,这跟乡镇中心小学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这些小规模的小学、幼儿园内常年活跃着一大批教师、园长、校长,从县城的教育视角凝望他们,他们就像千岛湖的处处青山一样,既是抵近的,又是淡远的背景色;从乡村的教育视角注目他们,他们就是每一帧画面上的鲜活主题,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是美不胜收主色调;从城乡一体的教育视角审视他们,他们则是千岛湖的涓涓细流、港汊源湾,爱满一湖,泱泱大观。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蓝图,亲手推动了乡村整治、生态富民工程。20年久久为功,淳安已然实现了全县景区化,万千蝶变,美丽乡村尽显。淳安乡村教育快车向前,过去十多年,通过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现代化县,大规模改建、扩建、异地重建乡村学校,建立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机制,实行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倾斜,乡村儿童校车接送全覆盖,一系列举措持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的淳安乡村教育已经走出教育扶贫的弱势窘境,正在走向教育共富的新境地,呈现“一校一品”的崭新面貌。
例如,中洲镇中心小学依托茶山会议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品牌,运用立体鲜活的历史教材开展沉浸式品德教育;枫树岭镇中心小学依托“梦开始的地方”下姜村,开展教育共富课题研究,让孩子们触摸、体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真实场景,培养有梦想、有自信的“下姜少年”;大墅镇中心小学校园身处乡村、田野,校长徐象平在校园内开辟了蔬菜园、草药地等种植园,搭建了豆腐坊、木工房等劳作场地,进行生活实践教育,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鸠坑乡中心小学很多年坚持茶文化进校园,通过采茶、制茶、表演茶艺等,培养深谙国饮的“茶娃”;梓桐镇中心学校发挥书画之乡的传统优势,坚持书画艺术特色办学,使审美教育行之有效;临岐镇初中、小学、幼儿园深受“百草临岐”种植业环境影响,各自创编中华传统中草药校本、园本教材,开展研学活动;威坪镇小学运用“威酱”技艺训练孩子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安阳乡中心幼儿园通过石画艺术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进行校本研修;大墅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竹文化运动,独创体育新范式;王阜乡中心学校传承“八都麻绣”……这样说吧,枫树岭镇中心小学永远也不可能办成像杭州学军小学那样的城市名校,但是反过来讲,学军小学也不可能办成像枫树岭镇中心小学那样得天然优渥教育资源的“小而美”“小而优”乡村学校,不需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奔跑在不同的跑道上。
现任新城小学校长的方星曾经在宋村乡中心小学、梓桐镇中心小学带领教师们开展认领留守儿童为“自己的孩子”行动,现任千岛湖镇第八小学副校长的钱华建曾经在鸠坑乡中心小学、金峰乡中心小学带领教师们组建“爱心家庭”,为留守儿童送温暖。2022年上半年,枫树岭镇中心小学白马教学点尚有11名低段学生、夏峰教学点尚有4名低段学生,暑假后两个教学点需要拆并至中心校区,姜军建校长针对低段学生如何适应住校问题提出设置生活照料教师(相当于幼儿园保教员)岗位,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由此,淳安县教师进修学院考虑在全县乡村小学做一次摸底调查,专门就“生活照料教师”开设研训班,以适应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2014至2023年,由浪川乡双源完小蒋有兵校长带领的小学送教团队和浪川乡初级中学邵绚阳校长带领的初中送教团队先后接续,全程帮助“轮椅女孩”汪凌莹在家中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目前,全县像这样需要送教到家的特例有二十多个,这是政府的一项教育制度,也是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
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针对全县乡村小学存在大量“非师范专业教师”问题,要求对其进行系统、规整的专业化即“师范化”培训。2022年4月,由县教师进修学院开展摸底、调研,以从教6年为限,形成一份全县小学非师范专业语文教师135人名单。2022年6月,县教育局跟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合作开办乡村小学非师范专业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研修班,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和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简称“强化双基”)。今年6月,县教师进修学院针对这项培训形成的教师教育课题《乡村小学非师范专业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路径实践研究》获得市级立项,计划以此为起点和蓝本,持续探索小学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师“师范化”问题。
今年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讲过一句话:“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用这句话对照淳安当下的乡村教育,可以看到,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乡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面对实际工作、实际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思维活跃,方法灵活,基于底层思维、终极思维,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价值,充分展现服务民生的教育情怀。
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
是淳安教育的未来形态
乡村教育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核心一环,国家现代化最终是实现民生现代化,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所以教育现代化是民生经济现代化的标识。那么,乡村教育振兴意味着什么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由传统农业生产大国迅速转型为现代工业大国,工业化过程需要体量巨大的产业工人大军,于是农民都进城当了工人。之后的问题是乡村经济怎么办,谁来种粮,乡土社会要不要发展?南美洲多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往往在城市形成巨大的贫民窟,这是因后期工业发展步幅停滞而土地资源又被资本操控,最后导致农民工进退失据,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乡村振兴事关国家安全保障,城市工业文明到了反哺乡村经济的历史阶段,国家需要建设广阔、深厚的乡土社会作为无比强大后盾,以应对、化解可能出现的疫情、战争、经济、生态等危机。拿淳安来说,国家投巨资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不计成本,不计回报,为什么要投,而且还要继续投?从局部、短时来看,似乎只是缩短了县内外、城乡间的通勤时间,这还不符合投入与产出的所谓“理性经济”。但是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全局与长远,长久沉淀下来资产,比如说特别生态功能区,使得乡村宜居宜业,而重新聚集起来的人口,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城乡居民经济水平的边界会进一步消弭。有经济学家分析未来的房地产业,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会从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向疏朗开阔的乡村空间疏散,如果有高速公路出口的集镇拓展出高端的独栋住宅社区,那么那里原有的小规模幼儿园、小学就会随着高端化。有人拿“教育空间”的概念来分析,美国的惠普、迪士尼、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五家如雷贯耳的公司一开始的注册地址居然是独栋住宅的车库。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公寓里,出于杜绝火灾等各种安全隐患,不可能允许好奇心超群的年轻人整一个电机、化学实验室,或者倒腾电脑、机械等造成噪音扰民,所以天才会退化成为宅男宅女。现在有极少数干部和知识分子看到乡村人口减少,就消极地认为“乡村振兴是个伪命题”,同时认为乡村教育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乡村教育没有发展的必要,这都是不对的。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认为:“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体现了底部攻坚的价值,而且具有一种教育创新的前瞻性。因为只有在小班小校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实行个性化的教学。”“网红学校”富文乡中心小学每学年都保有30余名外来学生,他们有来自上海、重庆、深圳等大城市的,更多的是来自省城杭州的,其中五分之一的学生是来富文疗愈的,城市学校逼窄的教育空间和学业负担是造成孩子心理抑郁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中国教育的发展会从“教育空间”上加以突破,广阔、自由的教育空间出现了,成批量的杰出人才就会井喷出来。
创建“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品牌具有特殊的典型作用。因为在千岛湖美丽的乡村环境中已经具备了教育社区化、生活化的基本条件,这种改变更容易从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始。如果我们在千岛湖的乡村建立了一大批像富文乡中心小学这样现代感很强的小规模学校,那就有可能成为从应试教育突围的创新模式,从而影响城市学校的教育改革。以淳安中学为代表的高考业绩,是整个基础教育时间链条上的终端,就像一根蔬果的藤条一样,如果把属于土中根部、前段茎部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进一步优化,强基固本,那么最后结出的瓜果就会更多、更大。
富文乡中心小学建筑设计师是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奋奋,他的设计理念是学校建筑应该是“教育的重装备和轻装备平台”,教育空间要极尽所能追求“儿童友好”最大值。2017年,富文乡中心小学的改造资金是一千万,花费一千万让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华丽转身,对于全国一线城市杭州来说,同时改造几十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都算不上一项很大的投资,而乡村振兴首先就落实在乡村教育振兴上了。淳安县大多数乡镇在十五年前经过整整一轮校舍翻新,后又经历初中拆并、小学生源减少,造成校舍富富有余。梓桐镇中心学校、王阜乡中心学校、中洲镇中心小学和枫树岭镇中心小学4所吸收马云乡村教育资助经费,改造、装点学生宿舍,使之温暖、舒适如家。所以,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重点还不在于资金的投入上面,关键在于改造教育观念,履新办学理念,眼里要看得到乡村教育的未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淳安教育发展目标定位是“全省一流,杭州市领先”,衡量这一目标主要依据是高考升学率,这叫用数据说话。现在,大家都知道,教育的内涵、高质量发展远远不止于高考升学率,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正在路上。淳安的教育可以挖掘更大的潜力、发挥更大的优势,发展目标可以更高、更远。既然淳安的旅游、生态可以发展成为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品牌,那么淳安的教育也可以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千岛湖品牌”。富文乡中心小学作为一个既成的范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一个区域的教育一定是跟该区域的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社会及家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淳安县作为特别生态功能区,一心一意走绿色发展道路,教育的发展很有条件,很有潜力,充分发挥宜居宜业的环境优势,精心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幼儿园这篇文章,坚持乡村特色,进行差别化、个性化教育创新,促使“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异军突起,底色鲜亮,形成可与城市教育相媲美的乡村教育崭新样貌。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