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弘青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中饱含着领袖的殷殷之情向教师提出:“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振兴伟业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地位和崇高使命,具有特别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给全国广大教师筑梦教育、提升自我素质与品位、实现人生辉煌指明了前进航向。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殷切希望,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并作出努力。
充分认识提出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育,是人类文明社会产生以来亘古绵延的话题。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许多教育家的泰斗巨匠。在古代要首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后续的战国时期集诸子各学派长处为一体的大成者荀子,在现代要首推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学界泰斗”的蔡元培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这些教育巨匠,他们用自己创造的教育理论和躬行实践,铸就了中华教育史上的辉煌,是古往今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效仿的楷模,是引领前进的灯塔。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途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向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号召,无疑是一件特别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大事。它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朝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前进,激励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有利于提升社会各界科学地认识教师的崇高职业,更好营造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有利于“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战略思想、战略决策的落实到位。
充分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作了六个方面的阐述,这就是:
第一,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一切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人类希望的指路明灯。心中有党、有国家和人民,才能坚实履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誓言,才能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
第二,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教师的职业是做塑造人的工作,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是做教师最突出、最基本的行为品德。古人倡导当老师既要做学生的“经师”,更要做学生的“人师”,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透彻:“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第三,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因材施教,是教育界老祖宗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原意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心性才能的特点,予以启发诱导、施行教育。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和方法,历经自古至今广大教师的使用与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教师要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和教育功效,就需要充分继承这一原则和方法。
第四,要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教育是一门“传道授业解惑”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与充假。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要的就是勤学笃行、知行合一,同时要有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求是,就是“求真”。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创新,也是创造。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的职责就是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值得崇拜的学生”。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要求新时代的教师扎根教育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矢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新本领。
第五,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陶行知先生在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时说:“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的崇高,就在于当教师的人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第六,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为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与时代脉搏合拍,树立胸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志向与抱负,立足本职,争做一名爱生、爱国、爱天下的新时代大先生。
充分践行教育家精神
党的二十大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充分体现了教育在经济建设、社会各方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与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的二十大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作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理论观点。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一支新时代需要的勇立潮头、干在前列的教师队伍已突出地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了。
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离我们远吗?笔者的认识是:历史离我们很远,但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离我们很近,在我们身边的学校就有许多可圈可点可赞颂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这里以淳安县为例作以剖析。淳安县地处浙江省与皖南接壤的边远山区,地域面积为浙江省县(市)之最,学生居住分散,办学条件困难,但这里的教师却坚守故土辛勤耕耘,创造了一等的工作。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县教育局与县社科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在全县自下而上评出了洪建军等12名“四有好老师”,这12位教师都围绕“扎根淳安大地办教育”的主题撰写了研究论文。2023年6月,该县的陶行知研究会选编了《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专题论文集》,收入了32篇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撰写的研究论文,笔者应邀为该书作序。笔者看到这些论文的研究者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五育并举教育、留守儿童和寄宿学生的亲情培植、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牵手、乡村幼儿的特色课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领域,他们在争做“边疆教育的先锋”,攻坚克难“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打开”的工作,笔者称他们这种教育研究与实践是“新时代淳安教育的新曙光”。这些“四有好老师”和开拓边疆教育的教师中,难道没有新时代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犹如是给广大教师前进的航向点起了一座灯塔,也犹如给教师立起了一座引领前进的丰碑,是对人民教师崇高地位和崇高使命的最大彰显,具有无上的荣光,广大教师应努力践行才不辜负时代所望。让我们礼赞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