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学习党中央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文件摘记
发布时间:2024-11-19 09:56:44

  许汉云

  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中央文件》 ),我作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师范大学毕业走向教育工作岗位36年后、退休又有26年的一名教育老兵,学习了这份文件,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受教育,因为一路走来,有对照、有比较、才有体验。下面以摘记的形式谈一些感受。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至高无尚的,《中央文件》提出的“意见”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文件》的开头语写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两句话阐明了教师与教育、强国与强师的依赖辩证关系,字字铿锵有力,把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提到至高无尚的位置。

  《中央文件》接着写道:“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这是制定和颁发文件的宗旨和出发点。再接着,用“总体要求”一章来阐述文件制定的指导思想、教育家铸魂强师的内涵(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和价值追求)以及三个“坚持”(坚持教师发展的良好生态、坚持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主阵地、坚持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央文件》还对弘扬教育家精神作出了近期(3~5年)和中期(至2035年)的发展规划。

  一个最高级别的党中央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这样明确细致的专业性的部署和规划是前所未有的。

  二、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更需要突出思想政治领先。

  教育从来都是十分重视政治倾向的,选择教师是坚持德育为先的。我国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周就有教育家卢诞提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的著名教育论断。这里的“经师”是指解读儒家经典(即学术专业知识)的老师。“人师”,是指教怎样做人的老师。到了唐朝,大教育家韩愈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出当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道”。列宁对教育的政治倾向十分关注,他尖锐地指出,教育“脱离政治”“不问政治”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是为了欺骗群众。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师要做又红又专的人。周恩来同志提出:“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为先,对学生的教育是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是这样。为此,《中央文件》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两个部分突出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支撑。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这就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改革教育教学、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的主要途径。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时期也指出,教师不仅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是教不好学生的。”因此他极力强调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中央文件》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总题分5条意见阐述了这个问题。这5条意见是:其一,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其二,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指出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其三,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指出要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完善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其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其五,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提倡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要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

  四、加强教师权益保障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基本保证。

  上世纪十年文革后,邓小平同志沉重地告诫全党全民:“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劳动者,是我们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创造性的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

  对教师权益的保障,包含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中央文件》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物质的,主要是讲教师的待遇保障。文件中明确写道:“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强化高中、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精神方面的,主要是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中央文件》明确指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依法惩处对教师的侮辱、诽谤、恶意炒作等言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党中央和国家作出这些政策和规定是十分必要的。这就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安全可靠的空间。试想,如果一名教师在待遇上得不到保障,在教育教学中又不敢从严教、从严管,唯恐招来那些对自己孩子宠爱有加的家长无端责难,这又怎能热心于教育、创新于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呢?

  五、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振师道尊严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厚植尊师重教文化的重要正能量。

  1971年,在“四人邦”的操纵下出台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抛出了“两个估计”,无端地把全国广大教师打成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扣上了“臭老九”的帽子,教师成了“开刀”的对象。在批判所谓封资修的修正主义教育思想中,“师道尊严”成了批判教师的一大论据。以后“师道尊严”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这四个字也成了贬义词。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举起了拨乱反正的大旗,以大无畏精神于1978年主持召开了针对“两个估计”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作了讲话,为教师作了彻底平反,他指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劳动者,是我们事业的依靠力量。”从此教师才有了出头之日。如今我作为一名曾遭受到“师道尊严”批判、有过痛苦经历的教育老兵,看到《中央文件》上赫然有“提振师道尊严”几个字,怎叫我不心情澎湃、分外欣喜呢!《中央文件》对“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问题提出了四条明确的意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尊师重教的正能量。

  六、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在学习《中央文件》讨论弘扬教育家精神中,有一个现实问题要和读者共商共享。这个问题就是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离我们远吗?笔者的认识是:历史离我们很远,但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离我们很近,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就可触摸到优秀的教育家和突出的教育家精神。提到教育家,人们自然会想到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学界泰斗”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还有一位一生从事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实践并任过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等,他们用自己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铸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教育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和传承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家精神的同时,还要面向当今的教师。去年教师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命题,为我们从身边寻找教育家及教育家精神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只要你放眼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里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作以剖析。这是一个地处浙皖交界的山区县,地域面积为浙江省之最,人口不多,老百姓居住分散,给办教育带来一定困难。可是这里的教师都坚守故土、辛勤耕耘、攻坚克难,做着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打开”的工作,他们人人争做“边疆教育的先锋”。2023年6月,该县的陶行知研究会根据乡村教师的实践与研究选编了一本由32篇论文组成的《千岛湖美丽乡村教育专题论文集》。我因是该县“陶研会”的最早组织者,主编要我为论文集写一篇序言。我一篇一篇细细地阅读了论文。论文的作者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五育并举教育、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陶行知的生活理论在乡村的实践等领域,我被他们的研究感动了,最后我以《新时代淳安教育的新曙光》为题写了序言,并发表在淳安的地方报《今日千岛湖》上。

  学习了《中央文件》深深认识到:这是一份贯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教育思想、体现穿越历史时空、传承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文件,是一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是一份对人民教师饱含党的关爱、希望、引航,让教师备感光荣感、幸福感、使命感,深受鼓舞、催人奋进的文件。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紧紧遵循这份文件,就会让广大教师在振兴中华、强国有我中产生最大的正能量,使教育真正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