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胡璇 见习记者 方利峰
光影定格发展,历史见证蝶变。12月13日,省级文化特派员胡逢阳组织杭州师范大学团队师生,走访老党员、村民,聆听他们诉说近年来下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大早,胡逢阳就带着杭州师范大学团队师生来到下姜村,先后邀请枫树岭镇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以及枫树岭镇下姜村原党总支书记杨红马参加。在讲述现场,杭州师范大学团队教授丁贤勇从人文历史角度和姜丽娟、杨红马进行了深度探讨交流。
在讲述中,姜丽娟和杨红马从个人的成长经历讲到到村庄发展,一个个与下姜村相关的人生场景因亲历、亲见、亲闻,变得更加具体、生动、鲜活。杭州师范大学团队通过文字、录音、影像多形式采录人物口述资料,按照一人物一主题规范记录整理,充分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
从入驻下姜村第一天起,胡逢阳便忙碌了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书籍查阅了大量有关下姜村的档案和资料,以便更加快速地融入到下姜村的文化建设中来。自启动“下姜村改革发展史”撰写工作以来,胡逢阳深入村里的田间地头,从老党员、村民的“口述”中了解到乡情记忆,于是萌发通过亲历者口述历史编写村史的想法。
“考虑到我们在下姜村做文化工作,要让村民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就邀请村民共同参与,讲述他们一路见证下姜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村民们也许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能够让我们吸收并采纳。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想将此作为下姜整个改革发展史记录的一个重要手段。”胡逢阳说。
据了解,本次撰写的“下姜村改革发展史”展现形式是介于地方志和报告文学之间的口述历史,初步分为七个篇章,其中有村社的发展变革、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等内容,以改革发展为主线,记录2000年以来下姜村的历史变迁。
“除了我自己参与采写,还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丁贤勇教授团队来这里。我们对采编内容进行了分工,采集后先进行资料整理,然后进行文字撰写,我是负责党的建设与乡村治理有关内容的,其他部分由团队不同人员分别负责撰写。”胡逢阳说,此次采用口述历史形式源于个人口述对普通个体更具人文关怀,致力于以小见大,能从普通个体层面探索更为广阔的历史。而此次邀请的杭州师范大学团队师生专注研究记录中国乡土社会的变迁,在口述史研究领域有着众多成果。
“口述史是对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及真情实感的进行记录,这些第一手资料会保留很多丰富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在书面资料上往往难以捕捉到,通过我们这几天的走访和采访,能够感觉到村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关系微妙的转换。”胡逢阳说。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胡逢阳通过专业视角去发现下姜集体的鲜活记忆,为乡村文化建设凝心聚魂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编写这本书不仅有助于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通过挖掘典型人物和事件记录了下姜村改革发展的缩影,同时展现下姜村干部群众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奋斗精神。”胡逢阳说。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汪苏洁 梁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