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春节的年味也是越来越浓厚了。记忆中的年味,是儿时对新衣裳的满心期待,是一家人围坐炉边的温馨,更是那一场场热热闹闹、独具特色的传统非遗年俗。
春节习俗知多少
猪头祭祖
朱家村“猪头祭祖”活动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猪头祭祖”旧时有“祭祖”“还福”之称,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里举办,村里锣鼓开响,各家各户带着熟猪头,集中到朱氏祠堂,先用松柏、水果、食品装饰,后焚香点烛,燃放鞭炮,在鼓乐声中开始参拜。接着猪头评比,优胜者得奖励。下午,各家祭拜祖坟后将猪头供在上横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夜方可食用。晚上每家户主还要到祠堂吃“喜丁酒”,以示朱氏家族人丁兴旺。此外,正月十三开始,村里还要举行演戏、跳竹马、舞狮子、玩杂耍等娱乐活动,一直延续至元宵夜。
近年来,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朱家村每年正月初六都举行赛猪头祭祖活动,活动时间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上午结束。朱家村也因此被列入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
佛岭后板龙
佛岭后板龙是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传,佛岭后板凳龙自郑氏家族从河南传至佛岭后村,距今已有三百余年。郑氏家族用撑龙灯来祈祷新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人安康。佛岭后板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龙尾用竹篾和铁丝编制后,五彩纸剪贴糊成,须有传承人亲自操刀。龙嘴内装八角龙球灯,龙须绕耳,龙眼装灯。龙身一户一板,龙板上置灯罩。灯罩成正方形,糊上五彩纸,贴上花草图案,罩内点蜡烛,灯罩的四只角上插彩旗。撑龙灯最长时达150板,平时多为60板。佛岭后板龙灯在每年闹元宵时表演,有盘龙头、盘龙尾、盘八字三大阵式。尤其在夜幕下舞龙,格外壮观。
大墅赶十八
大墅“赶十八”是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赶十八是大墅镇儒洪村特有的传统民俗节,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正月十八是余炳的诞辰日,余炳曾任严州知府,任期间遇到连年干旱,地裂草枯,百姓生活困苦。余炳心急如焚,亲自到道场求雨,并在烈日下跪拜三天三夜,最终被晒死。他的虔诚感动了天帝,连降三天三夜的大雨,缓解了当地的旱情。儒洪村祖辈为纪念他舍己为民的精神,便把正月十五元宵节改至正月十八闹元宵。每年正月十八,村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后这一仪式逐渐演变成热闹的庙会。从正月十七到正月十九,连续三天三夜唱大戏、舞龙灯、吃流水席,亲朋好友也从各地赶来汇聚儒洪。如今,这一文化特色,成为助推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元冈出巡
元冈出巡活动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元冈出巡是金峰乡蒋岭上村的传统习俗,也叫 “元冈节” 。自正月初五被定为 “元冈节” 后,每年正月初五至初十,村里青壮年都会以当年抢抬知县官轿的形式开展活动,逐渐演变成民俗。元冈出巡活动分筹备、请巡出巡、送别三个阶段。腌猪头、舂麻糍、打扫宗祠、家庭拜谢、沐浴更衣是筹备阶段;请巡出巡分请巡、火龙引道出巡、告巡和家庭拜谢四个部分;之后,打开宗祠大门,村民拜谢,祭奉猪头、焚香燃烛、社戏开锣、送别元冈。
富山露台
富山露台表演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富山露台,即抬阁,亦称“扮故事”“高台”“芯子”“背棍”“飘色”,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正月初六,富山村都要举行方仙翁庙会,露台是庙会的主要内容。露台四面画有人物图案,台上装铁支架,用于绑扎演员。表演时,露台由四或八名壮年男子抬行,台上站一小女孩扮演“铁扇公主”,手持芭蕉扇,木架上站着一男童,扮演孙悟空,不时翻滚,煞是惊险,通常露台与秋千组合表演,配有鼓亭(即乐队)。
左口竹龙
左口竹龙是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左口竹龙,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元宵节,竹龙挨家挨户拜年,各家都插香摆烛放鞭炮相迎。竹龙的制作是取细蔑编制龙头、龙身和龙尾。龙头前额宽60公分,高40公分,龙须长60公分,龙身由数节圆形竹笼连接,龙尾长1米,分别糊上鳞状彩纸,用彩带相连。每年正月十五,龙队舞至村中宽敞地方,要表演龙灯翻身、龙头钻龙尾、龙盘身等节目。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谢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