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这个春节,淳安人的年味DNA狠狠动了 我县各地开展特色民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05 10:30:56

记者 方杰 周宏健 方汇泽 胡璇

见习记者 周慧 余长锋

通讯员 童钰茹 孙婷 江林奎 王星源 方琦 王建才

春节假期,我县各地通过举办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将春节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带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升温,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当地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浓浓的年味。

汪川村“罗神竹舞”传喜庆

每年正月初一,威坪镇汪川村举行罗神竹舞民俗表演,村民们穿着传统服装,拿着罗神竹,跳着特色舞蹈,场面隆重热闹,喜庆吉祥。

据了解,“罗神竹舞”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天,村民去山中寻找一根最大的竹子后连根挖回,并用彩带、红包、瓜果、糖块等物品加以装饰做成“彩头”,通过舞动竹子吸引大人小孩来摘抢,以祈求新年五谷丰登、子嗣绵延。

活动开始,村民们组成活动队伍从村文化礼堂出发,走街串巷,村民也早早站在家门口守候。巡游队伍绕村巡行一圈,竹龙围着罗神竹盘成一圈,待竹子落下,群众一哄而上抢寓意美好的“彩头”,争抢场面热闹有趣,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汇成一片。

管家村“麻姑送嫁”送欢乐

正月初三,一场“麻姑送嫁”活动在王阜乡管家村精彩上演。活动复原传统婚礼相关礼仪,同时将八都麻绣元素融入其中,演绎了一场多彩传统文化之旅。

上午9时40分,随着锣鼓声起,迎亲队伍准时走入管家村,演员身穿古装,以中国汉族传统婚礼的形式进村迎娶新娘,整场演出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无论过往游客还是观看群众都倍感振奋。

据了解,管家村春节元宵等系列活动是王阜乡的一张金名片,每年线上观众最少1500人,线下观看人次最多达13万人次以上,为推广宣传八都麻绣、王阜绣花帽、严家大方茶、竹马、睦剧等,该乡联合县文化馆提前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精心策划各类文化活动,让村民游客体验别样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

山后村“旗杆文化节”传文脉

正月初五,金峰乡山后村举办了第三届旗杆文化节暨流水宴。村民们身着盛装,齐聚一堂,以庄重的升旗活动和热闹的流水宴,纪念祖上“一门五进士”的辉煌历史,以此激励后代传承先贤精神,奋发图强。

上午9时18分,鞭炮声、锣鼓声齐鸣,八面“江”字旗在山后村江氏宗祠前冉冉升起。村里年轻一辈担任升旗手,他们神情庄重、目光如炬,拉动绳索,将象征先辈荣光的旗帜上天空。

随后,《舞狮子》《中状元》《状元出京》等戏曲节目轮番上演,引得现场掌声阵阵。中午时分,该村摆起了热闹的流水宴。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肴,畅谈着村里的变化和发展。

蒋岭上村“火把抢县官”展年俗

正月初五,金峰乡蒋岭上村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抢县官”民俗活动。这场传承400余年的春节民俗,以火把为引、感恩为魂,吸引了众多村民与游客共赴文化之约。

方氏宗祠内,二十余名青壮年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火盆,手持火把,蓄势待发。夜幕降临,他们高举火把,在村间道路上列队疾奔。跃动的火光照亮雨夜,队伍如游龙般将身着明代官服的“县官”迎至方氏宗祠。祠堂内烛火通明,村民与游客簇拥着“县官”行礼,祈愿声与爆竹声交织。祠堂外烟花接连升空,现场年味浓郁。

据了解,火把抢县官又称“元冈出巡”,这一独特的“感恩仪式”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时任淳安知县萧元冈赴任途中被村民“劫”至祖坟山,听取百姓陈情冤案后当场平反。为纪念这位“青天老爷”,蒋岭上村每年正月初五都会重现“抢县官”场景。如今,该活动已发展为持续五天的特色民俗活动,并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富山村“方仙翁庙会”品年味

正月初六,在文昌镇富山村,一年一度的“省级非遗·秋千露台”暨方仙翁庙会传承活动举行,600余名村民欢聚一堂,赏秋千露台,品民俗年味。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在一阵阵紧锣密鼓之中,村民们组成两条蜿蜒游动的“龙”开启巡游活动,省级非遗秋千露台表演、东汉方储(方仙翁)像紧随其后。秋千上,小女孩起舞伴奏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吹三打”,露台表演则是扮演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绚丽多彩的烟花,锣鼓喧天的舞龙队,加上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吸引了许多村民游客观看拍照。

据了解,富山秋千露台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一项融杂技、舞蹈、歌唱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2008年,富山秋千露台被列入杭州市及淳安县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2009年被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2012年赴河南开封参加全国秋千大赛,喜获银奖。

此外,为纪念东汉方储诞辰,每年正月初六富山村都会举行方仙翁庙会活动。庙会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更凝聚了村民的归属感,为乡村文旅注入新活力。

朱家村“赛猪头”庆丰收

正月初六,金峰乡朱家村举办了一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年俗活动——“赛猪头”。家家户户把精心装扮过的猪头集中摆放在祠堂前,进行称重评比以祭拜祖宗朱熹、朱澹,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在朱家祠堂内,供桌上已是摆满了装饰精美的猪头。有的压着红布撒着细盐,因为当地方言“盐”和“年”发音相近,因此红布放盐表示“年年有余”;有的在鼻孔里插着“万年青”,寓意万古长青、长长久久;还有的在嘴里放着象征平安幸福的苹果、金桔等。浓浓的年味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吉时到锣鼓响,舞狮、跳竹马等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拉开了“赛猪头”的序幕。村里的长者拿着杆秤对每个猪头进行称重评比,并为前三名送上红包以示奖励。

“朱、猪、祖”三个谐音的字是朱家村民俗的独特之处,一头饲养了整年的猪,是传统中的“大礼”,以猪头祭祖,是朱氏后人表达对祖先神灵恭敬的方式。据《朱氏宗谱》记载,朱熹第四代后人朱澹,因逃避元兵迫害,从江西逃到淳安锦坑源头定居,始称朱家村。此后,朱澹及其后人每年春节都会用猪头祭祖,既时时警醒自己不可数典忘祖,又彰显丰收喜悦,欢庆六畜兴旺。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汪苏洁 汪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