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见习记者 周慧
2月13日傍晚,元宵的团圆喜庆尚未散尽,千岛湖镇丁字街口已支起红绸布景。“咚咚啷当咚咚锵……”一阵清脆的锣鼓声穿透夜幕,塑料凳排成的观众席上,白发老人排排端坐,孩童在其间嬉戏打闹,稚嫩的童音混着此起彼伏的乡音——这场正月十六的三角戏义演,将时光拽回了众人记忆中“赶大集,看大戏”的日子。
“1989年我来到千岛湖,从那时开始,我们这些戏曲爱好者组成一个小队,每逢节庆,都给戏迷演一出。”丁字街三角戏团团长余培友勾着花脸,身上的戏服被熨得板正。“三角戏现在也叫睦剧,是一项非遗,淳安是它的发源地,大部分当地人都知道‘呀子依嗬呀’的调子。”说话间,熟悉的调子就响起来了。
当天,戏团上演的是一出传统大戏《马房逼女》。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员外郎夫妇育有三女,大女、二女嫁入富贵人家,三女却下嫁穷秀才。母亲六旬大寿,三女携荞麦饼拜寿,遭父母冷落驱赶。后来员外郎落魄,反被三女夫妇收留,令人警醒。
“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唱三角戏了,唱戏给我的退休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三女扮演者方三梅今年64岁,台上的她依旧顾盼神飞,她说:“我们唱下去,睦剧就传承下去了。”同是“老戏骨”的宋久英却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以后就不演正旦了,“让年轻人上,我们培养年轻一代,让三角戏一代代传下去。”
亮堂堂的戏台子,黑压压的观众席。夜色越来越浓了,丁字街边的商铺、路灯都亮起了灯。圆圆的月亮下,锣鼓不停、掌声不停,马路牙子、绿化带上、戏台子边都围满了观众,他们携家带口、聚精会神,在城市的不息车流旁重温记忆里的盛会。
“我记得这出戏每年都会有表演,非常好看。”观众许云凤满脸高兴地说。一旁的戏迷郑女士更是连连叫好,“唱得好,舞台也漂亮。”“我平时不太看戏,今天心血来潮看一看。”徐奶奶笑着说,“结果唱得蛮不错,跟别的戏不一样。”
她们身边,一群“小戏迷”探头探脑,虽然听不懂唱的什么,但是依旧高昂着头,看着一个一个装扮得色彩斑斓的演员们从红幕帘后钻出来,在台上唱念做打、或喜或嗔。大戏开场前,在板鼓试音的笃笃声里,忽然有一个穿粉衣的小姑娘“登登登”跑上戏台,坐在靠背椅上朝台下笑,引得戏迷笑作一团,“呀子依嗬呀”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响起来了。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章新建 谢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