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向古而新 千年“酱香”绽放时代新韵 威坪镇大力发展“威酱”产业探索缩小“三大差距”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2-24 08:38:36

记者 何爱芳 胡璇 见习记者 周慧 通讯员 王斌 王晓彬

“万年古镇,千年味道”,在我县的威坪镇(古称“万年镇”),辣椒酱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领下,一座共富工坊让当地传统老手艺焕发蓬勃新生机,一瓶红色辣酱成就了一个红火新产业——“威酱坊”共富工坊辣椒酱带动老百姓增收300余万元,被中央党校纳入“乡村人才振兴典型案例”,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一瓶看似普通的小小辣椒酱,深藏着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成功密码——当创新思维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传统技艺便如同插上了翅膀,突破了时空的重重界限,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张闪亮“新名片”。

2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降温,让坐落在海拔700米高山上的威坪镇洞源村银装素裹。然而,山里专门用来储藏辣椒酱的酱洞,却依旧温度适宜,宛如一个温暖的小世界。走进酱洞,一股鲜香浓郁的辣酱味扑鼻而来,瞬间弥漫在空气中。在幽深狭长的甬道内,数百口陶瓮整齐排列,仿佛一条蜿蜒的长龙,向着洞的深处延伸。制酱师傅们正小心翼翼地逐一俯身,仔细检查着酱坛的发酵情况,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守护着一个个宝藏。

“目前酱洞深度利用了150米,能储存1500余坛酱。我们所有原料酱都要在酱洞储存12个月之后再利用。”酱洞所属的威酱坊经理毛琳炜向记者介绍,“威坪当地一直都有吃酱的习惯,更有着传承多年的做酱传统。日子久了,这小小的一坛酱,就成了我们当地人心中割舍不掉的一种情怀。”

辣椒酱里承载着当地人的深厚情怀,而深耕这一方水土的当地党委政府对此更是有着深刻的体会。一直以来,在威坪镇,最具历史文化底蕴、最能勾起人们乡愁记忆、最有群众基础的食物,当属威坪酱。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酱是家家户户重要的下饭菜,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滋味;而在如今不愁吃不愁喝的幸福日子里,酱又成为了在外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在威坪镇的35个行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红辣椒,都有着制作辣椒酱的手艺。

“威坪人的制酱历史久远,但受限于山区的地域条件,过去制酱大多是小作坊、家庭作坊,农民们大多是自产自销。这样的模式没能打出响亮的品牌,也不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威坪镇党委委员王斌感慨地表示,“威酱坊成立后,我们就开始精心谋划威酱产业的发展蓝图,希望能让威酱走出大山,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此,威坪镇提出了“1+1+1+X”的威酱产业发展思路,创新采用“农户+村集体+公司”的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促成了威酱坊共富工坊与行政村签订原料酱采购协议,由村集体组织农户进行辣椒、黄豆、姜等原材料的种植,并将原材料初步加工成原酱后,统一出售给威酱坊。这一生产、初加工链条的建立,切实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助力众多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致富梦想。

“到威酱坊上班比较方便,活也比较轻松。我已经50多岁了,能在家附近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真的很幸运。”员工徐红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威酱坊里大多是像徐红仙这样的本地员工。据店长方竹仙介绍,目前店内共有6名固定员工,在业务繁忙的时候,还会额外雇佣临时工,而这些员工全部都是周边的村民。“我们不仅跟村集体签订了原材料种植协议,承诺包收购,而且镇里面还会给村集体发放每斤5毛钱的补贴。”方竹仙补充道。

这样的合作模式就像一条坚固的纽带,打破了传统的村集体只收取房租、老百姓只出售原材料的单一模式,将村集体、老百姓、运营企业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方的收益都与产品的销售情况息息相关,实现了真正的利益共享。

“2022年,我们与威酱坊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供应高山辣椒不少于10万斤。西山村等周边村庄也被我们带动,纷纷加入了规模化种植辣椒的队伍。”洞源村党总支书记唐立勤回忆道,“不仅如此,我们还组织村民按照产品标准化的要求生产原料酱,再出售给威酱坊。这样一来,村民的收益比单纯种植辣椒直接翻了一番,村集体也能获得合同约定的相应收入,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

据了解,2024年威酱坊已完成约七万斤的辣椒收购和八百多斤的原酱收购,累计发放务工人员工资100多万元。辣椒按7.6块钱1公斤计算,仅此项收入就给村集体及百姓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收入。

有了党委政府精准的政策“滴灌”,尚处于幼苗阶段的威酱产业,如同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的幼苗,以喜人的速度茁壮成长,并向着更为广阔的天地不断延展。

在威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威酱坊共富工坊还将位于威坪大桥附近的一栋闲置二层小楼改造成了一个“前店后坊”创新型的观光工坊。后面的作坊用于生产制作美味的辣椒酱,前面的大厅则集产品销售、顾客体验、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能生产、能卖货、能体验的多元化发展。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让消费者能够近距离参观和深入了解威坪酱文化及伴手礼采购点,同时也让威酱坊成为了威坪镇的旅游观光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驾车从威坪镇高速互通口下高速,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酱坛子,这就是我们店门口的独特设计。很多人都是被这个独特的酱坛吸引,方向盘一转就进来了。”方竹仙笑着说,“我们用新奇的外观让人走进来,靠高品质的产品把人留下来。很多客人都成了回头客,客户群体也慢慢从江浙沪地区拓展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从原料种植、产品生产到体验观光,三产融合的威酱产业成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依托深厚的传统底蕴和创新思维,威坪镇正在全力打造以“辣椒+”为主线的农文旅发展模式。在盘活更多闲置资源的同时,积极搭载直播平台,培养一批会营销的乡村人才,努力将威酱坊共富工坊打造成乡村网红培训基地。如今,威酱坊的员工人人会直播,个个会卖货,成功打响了威坪辣椒酱的金字招牌。

威酱坊创始人宋素华告诉记者:“除了自己直播以外,我们还会鼓励附近村民参与进来,一起互动。直播平台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之前都没听说过威酱,通过平台直播,威酱和我们本地的酱文化一起走出了大山,被更多人所知晓。”

从一颗红辣椒,到一瓶辣椒酱,在党建引领下,小小的特产成功发展成了大产业。如今,威坪镇的田野里种着红彤彤的辣椒,餐桌上摆着红艳艳的辣酱,镇上发展着一条红红火火的产业链,打卡、民宿等旅游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就着一筷鲜辣咸香的辣椒酱,更多当地人过上了“热辣滚烫”的好日子。

“威酱坊共富工坊的打造,不仅是威坪镇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我们深化‘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的生动实践与有力证明。”威坪镇党委书记徐金飞表示,未来,威坪镇将以威酱坊共富工坊建设为示范,在产业升级、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探索缩小“三大差距”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汪苏洁 马峰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