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千岛湖上的“绿野仙踪” 生态浮岛“孕育”绿色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3-25 08:36:47

  记者 陆吟 见习记者 方利峰 通讯员 鲍静

  春日的千岛湖,澄澈清亮,镜面般的湖水映照着岸边初绽新芽的树木,处处散发着蓬勃生机。在这方灵秀的水域怀抱里,千岛湖镇坪山生态浮岛上的一片片“绿野”格外引人注目,“湖上菜园”不仅迎来了繁忙的春收,还孕育着一场别样的惊喜。

  阳春三月,正值水生蔬菜的采收季节,采摘工人吴建英手脚麻利地穿梭在浮岛间,不一会儿,身边便堆满了鲜嫩的水芹菜。她笑着说:“现在这水芹菜长得可好了,又嫩又香,纯天然无污染,一天下来,能摘个百来斤呢!”

  就在工作人员趁着晴好天气采收水芹菜之时,一个意外之喜也悄然降临。“大约一周前,我带着工人去采收,靠近一片水芹菜长得格外茂盛的浮岛时,突然,一只小巧的水鸟‘嗖’地一下飞了出去,速度太快,大伙都没看清楚。等凑近一瞧,嘿,一窝鸟蛋就藏在那儿!”生态浮岛管理负责人吴小良说。

  小小的鸟蛋悄悄藏在生态浮岛的蔬菜丛间,如同春日里的第一抹新绿,唤醒人们对这片水域生态复苏最温柔的感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伙商量着,这片先别动了,给鸟留个安心孵蛋的地方。最开始,我们发现的时候只有4个蛋,隔了3天再去看,已经变成7个了!这可把大伙乐坏了,说明咱们这片生态是真的越来越好了,连鸟都爱来这里安家落户。”

  这片生态浮岛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时间回溯到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千岛湖水质,我县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开展了千岛湖内库湾水体原位“生态浮岛+生物膜”深度脱氮除磷项目,着力构建新型立体净水生态浮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率先行动,在鸠坑口库湾初次试验,开启探索征程。次年,金峰、梓桐、坪山等典型库湾先后建成15亩生态浮岛,种植水上经济植物,吸收贮存大量营养物质,并通过植物收割带离水体。

  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浮岛植物与人工介质有效组合,延展立体空间,不仅能够增强水体氮磷的净化效率,也为水体微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在此期间收获的经济类植物,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022年,为进一步深化生态浮岛脱氮除磷技术推广应用,便于开展产业化推广,我县整合生态浮岛运营模式,以县农发集团为实施主体,负责生态浮岛建设及运维,在氮磷浓度相对较高的内库湾、入库河流河道推广应用(中试),建设生态浮岛面积约115亩。

  “坪山的生态浮岛最开始只有5亩,现在已经发展到了65亩,一年种两种蔬菜,从6月到11月,空心菜是主角。等到11月末,把采收后剩余的残渣打捞上岸,加工成农业有机肥,接着就种水芹菜,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吴小良介绍道。

  耐寒的水芹与耐热的空心菜相互交织,根系发达、维护简单、脱氮除磷效率高,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千岛湖水质,也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的港湾。

  数据显示,浮岛周边水域透明度提高约20%-30%,部分区域藻类生物量下降15%-25%,浮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局部溶解氧(DO)浓度增加10%-15%,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不仅如此,浮岛根系为鱼类产卵提供基质,为幼鱼提供庇护所;引入植物吸引湿地昆虫,形成小型栖息地,成为水鸟食物来源;水鸟携种促植被扩散,捕食调控种群……随着食物链复杂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浮岛成为了“生态跳板”,不断促进物种扩散和基因交流。

  “如今的生态浮岛,就像是一片活力满满的人工湿地。”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许海表示,经实践反复验证,生态浮岛能够有效提升水体透明度,降低蓝藻暴发风险,同时科研团队还创新提出了“浮岛-水鸟互惠模型”,为湿地修复筑牢理论根基。“未来我们还希望结合人工湿地技术,构建‘浮岛-沉水植物-微生物膜’协同净化系统,进一步深挖生态浮岛的潜力,让这片水域成为各类生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

  可以预想,不久之后,雏鸟将破壳而出,在这片“绿野”间振翅初飞,为千岛湖的生态画卷勾勒灵动而鲜活的一笔。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