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稻药轮作”铺就富民增收路 屏门乡走出一条“藏粮于地、藏富于民”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08 09:19:11

记者 王巾豪 方杰

2023年,屏门乡围绕缩小“三大差距”目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以破解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为突破口,探索实施“一季稻+浙贝母”轮作模式,让原本闲置的冬闲田变身“双季金土地”。2024年,该模式带动村集体亩均增收7500余元,务工费超2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藏粮于地、藏富于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春风和煦,正是浙贝母管护关键期。近日,记者走进屏门乡朱家坞基地,只见连片的贝母田里绿叶葱茏,党员干部与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穿梭田间开展摘蕾、除草等精细化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派党群齐心促产业发展的生动景象。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功效。当前,全国浙贝母年需求量约1.2万吨,年均增长8%,规模化种植前景广阔。

一直以来,地处浙西山区的屏门乡,因耕地分散、传统种植效益低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发展。随着非粮化整治深入推进,围绕缩小“三大差距”目标,如何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激活土地价值成为摆在屏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大难题。

2023年,在着眼浙贝母广阔的市场前景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屏门乡党委政府创新推出“水稻+浙贝母”轮种模式:每年6-9月种植水稻保障粮食生产,10月至次年5月利用冬闲田栽种浙贝母,探索“种一季粮、收一季药”的土地增效路径。

“浙贝母喜阴凉湿润气候,生长期正好与水稻茬口衔接,重要的是屏门乡地处北纬30°黄金气候带,土壤富硒,昼夜温差大,适合浙贝母种植。”屏门乡副乡长洪俊成介绍说,2023年,屏门乡先行在屏门、将坑等村庄流转60亩冬闲田试种,让撂荒地重现生机。2024年,试种的60亩浙贝母,每亩地产鲜品1000余斤,亩均增收7500余元,直接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通过务工年增收2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相关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实现经营性收入增长。

为让产业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屏门乡创新构建了“土地流转+就业务工+产业分红”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折价入股,农户既可获得每亩一定金额的土地流转租金,又可参与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获取日薪150元的劳务收入,年底还能享受合作社盈余分红。

将坑村村民汪国良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农忙之余,我可以按天在这里进行除草、打药水、排水等工作,一个月可以增收千把块,让我非常满意。”

针对种植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等痛点,屏门乡还特别推出“政府搭台、大户带动”发展模式,通过“1:1.1供苗返还”政策,引导大户前期赊购种苗,待收成后按110%比例返还种苗,大幅降低启动资金压力。同时,农技专家团队全程提供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12场,覆盖农户300余人次。

经过两年培育,屏门乡浙贝母产业已进入提质增效阶段。“下半年,我们正着手新增种植面积220亩,同步推进与浙农集团、县农发集团的种苗基地项目洽谈,希望通过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将前期产出的浙贝母作为优质种苗进行保育扩繁,逐步完成从原料种植向种苗供应的产业升级迭代,把浙贝母产业打造成屏门乡的支柱产业。”屏门乡负责人表示。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