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余青青 余长峰
“研学活动会不会影响村里环境?”“生态文化怎么让普通老百姓真正受益?”近日,在梓桐镇黄村村写生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村级生态文化建设情况报告会”正在进行。在梓桐镇人大代表牵头下,村民代表用方言抛出一个个关切的问题,村两委班子现场一一回应。这场接地气的对话,标志着梓桐镇黄村村“村级生态文化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正式落地。
作为试点村,黄村村具备独特的生态文化禀赋。该村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更依托“艺术小镇”建设契机,打造了写生基地、德隐陶局等文化项目。去年共开展8期研学活动,接待艺术家、师生超6000人次。同时,通过引入活水重建荷花塘、种植本土水生植物,构建起兼具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的景观体系。在文化传承方面,板凳龙、竹马等民俗活动焕发新生,去年开展的5场板凳龙演出,不仅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更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
“村级生态文化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这一创新举措,也让村民成为了生态建设的主角。而这制度创新之处在于村民进行了参与式治理,他们通过方言问答形式,消除政策理解障碍,确保真参与、真监督。如针对研学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在村民的参与下,村委承诺采取卫生管理、环保宣传等4项具体措施。此外,镇人大还将“报告活动”形成报告纪要并公示,建立“提问-回应-整改-反馈”的全流程机制,接受黄村村全体村民监督和反馈。
生态文化建设的成效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收益。杭州灵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杭州万峰茶叶负责人楼红盛坦言:“我们在淳安考察了6个村,最后选择黄村村,正是看上了这里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生态环境。”目前,该村通过“企业+村集体”模式发展红茶产业,去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据该村支书黄笑卫介绍,下一步将扩建茶厂、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力争三年内实现产量翻番,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业品牌。“这种生态筑基、文化赋能、产业变现”的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
淳安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在全省上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的基础上,梓桐镇人大先行将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推行到“最后一公里”,在黄村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事项报告制度,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短板弱项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美好目标。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汪苏洁 徐翠云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