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本报评论员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民生的根本。缩小“三大差距”,不只是促一方发展,也要保一方平安。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推进“平安千岛湖”建设,县域平安指数持续走在省市前列,实现省平安县“二十连创”,捧回全省“安全发展铜鼎”。但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风险隐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必须坚持“以治为本”,强化系统思维,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真正写好以“治”为核心的安全文章。
以“治”为本,筑牢安全防线。“治”是安全的核心要义。古语云:“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安全治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在于从源头化解风险。近年来,从安全生产到网络安全,从自然灾害到公共卫生事件,各类风险隐患不断显现,仅靠事后处置远远不够,必须强化“治”的思维,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一方面,要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确保风险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被管控。另一方面,要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网络,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流程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以“治”促安,提升治理效能。安全治理不是简单的“堵漏洞”,而是要通过系统性治理提升整体效能。近年来,我县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应急管理等领域探索出许多有效经验,如“网格化管理”“智慧安防”“联防联控”“一村一警”等,这些模式的核心都是强化“治”的协同性、精准性。例如,在安全生产领域,全力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一瓶水”产业合规法治服务链,既提高了执法效率,又减少了企业负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运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将社会治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让矛盾化解在家中、问题解决在村里、社会稳定在基层。这些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才能让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以“治”固本,构建长效机制。安全治理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长期任务。要避免“运动式”“突击式”“逐利式”整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安全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智慧应急”“数字安防”建设,提高风险应对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强社会共治,鼓励公众参与安全监督,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以“治”为笔,绘就平安画卷。总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写好以“治”为核心的安全文章,需要各级各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气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真正把风险化解在未发之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推动平安稳定再巩固。唯有如此,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吴若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