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胡璇
他出生于茶叶世家,是土生土长的鸠坑人,始终坚信,这片承载着昔日辉煌的鸠坑茶圣地,值得他用一辈子去守护。从80平米的小作坊到1200平米的标准化茶厂,他用实干与智慧让千年贡茶焕发新生,书写新时代劳模的奋斗篇章。他就是杭州市劳模、鸠坑毛尖非遗传承人陆发田。
近日,在淳安县鸠坑唐圣茶叶有限公司的收青间里,可视化的智能色选机正在对炒好的干茶进行精准分拣,剔除杂质。公司负责人陆发田告诉记者,目前生产的茶叶品种为鸠坑群体种,一晚上可以加工出1000斤左右的干茶。
作为当地有名的茶叶大户,37年前,在大多数人选择奔向大城市的时候,陆发田选择了留守国家级茶树良种“鸠坑种”的原产地鸠坑乡,续写1800多年的茶乡故事。
“1000多年前,鸠坑贡茶是大唐时期六大贡茶之一,小的时候就看着爷爷、父母从事茶叶产业,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茶叶做好,让更多人爱上家乡茶。”说起鸠坑茶的历史,陆发田的眼里满是自豪。
做响鸠坑茶品牌、让茶农致富增收,陆发田抱着这样的信念,于2012年成立淳安县鸠坑唐圣茶叶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带动周边150余人就业、300余户茶农实现增收,共同发展收益更高的有机茶。他还为高山茶农安装了首条运输索道,解决了高山上离不开扁担的苦日子;免费为学校资助茶桌、茶具和茶苗,教学制茶技术;为了让更多茶农学习种植、炒制技术,他每年为茶农们组织两至三次的公益学习……
三十多年如一日,陆发田扎根茶山、以叶为媒,用匠心传承非遗技艺,用创新激活产业动能。从泥泞山路到索道运输,从手工炒制到智能分拣,变的是日益精进的技术与不断扩大的产业版图,不变的是守护家乡茶的赤诚初心。如今,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茶厂茶香四溢,12000元的茶农人均收入映红笑脸,曾经沉寂的古茶树在他的坚守下,正化作振兴乡村的“金叶子”。
“只要乡亲们需要,只要鸠坑茶还在生长,我就会一直守下去。”陆发田的话语质朴却铿锵,而他与这片茶山的故事,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谢旻